第111章 哈哈哈,再来!(上)(2 / 3)
心倍增的时候,在洛阳的卫立煌已经坐立不安了。
决战已经开始,还是在他的地盘,但是他作为东道主,却只有裴昌会的2000余骨干可用。
丢不丢人是一回事,他很担心沈复兴的计划万一失败。
日寇南渡黄河,他该怎么办?
如今渡口大部分都在日寇手中,甚至不少村落被日寇控制后,那些他们从北岸强征而来的渡船,转而开始为日寇服务。
没办法,全家都被抓了。
重庆那边也有消息传来,委员长对他很不满意,数万精锐的损失要算在他的头上。
要么去军校教书,要么去当个闲散职务。
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卫立煌来说,无异于结束军人生涯。
此生报国无望!
绝望之中,卫立煌下达最后的命令:“从南岸部队中组织一支1500人的敢死队,郭寄峤,你亲自挑选指挥官,这丢掉的脸面,咱得自己捡起来!”
下完命令后,卫立煌将自己关在房间内,也不听战报,只是看着窗外:“维安.没想到,我卫立煌也有今天,你要小心啊”
22日下午
得知后路被断的第33师团樱井省三下令进行猪突进攻,务必破开王屋镇的守军阵地。
王屋镇,这里是愚公移山传说的发源地。
当年,那位老人要移动的山.便是王屋山脉的其中一座。
此处丘陵地带,横穿翻越的难度极大。
没有道路,重武器、补给根本送不过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走【∧】路线,虽然绕了一些路,但却是最稳妥的路线。
现在,这里成为了东线最后的屏障,身后的援军还在路上。
江午樵率领的三营得到的命令是,坚决将日寇堵在王屋镇,等待后援!
为了防止日寇绕行偷袭,江午樵将阵地南移,直接安置在了丘陵的最南侧,直接将路口堵死。
左右几处高地全部安排了哨兵警戒!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江午樵选好了,此处风景秀丽,正合适当某的埋骨之地!”
1400人的队伍被他全部散开,5个连队1000余人分成三个梯队,足足设置了先后三道阵地。
他将指挥部设置在阵地后方不足1000米的位置,江午樵听着不远处炮火不断落下,大地震颤得像是富士山的余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