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美丽的海阳我的家(1 / 5)

加入书签

我在海阳中心校教学一年了,我是去年师专中文毕业被县教育局分配到这的。

一开始,我并没有看好海阳,觉得这距离县城遥远。

可是,在这教学一年,慢慢地适应了,并越来也不觉得这里很好,环境优美,人可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利于自己的生活。

自然环境,海阳东靠大江,夏季,人们天天都能上大江,划船,撒网,游江,垂钓;江边是人们早上和晚上散步纳凉好地方。

一望无际大江,滔滔不绝的乌苏里江,从南尽情地流淌过来,又滚滚地流向东海。

丰富的渔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信手可得

社会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九八零年,省公路管理处,修建海阳至东风九十里的公路,使人们极大的拓宽视野,一步到天涯,给人们带来很多就业的机会。

一九八零年暑期到了,海阳学校师生们放假了。

放假了,多数老师还都是和往年一样,去江里河里去休闲,钓鱼,下小网,游泳。

而我和几个老师尝试起打零工来。

打零工,都是给省公路筑路出打呀?打零工,在那个时代可是新鲜的事啊?干十天半月就给开资啊。

给工资,大大地激了人们打零工的热情。

人们奔走相告。

有很多常年不出屋的家人也积极参与,说这个省公路打零工,都赶上捡钱了。

我和宗老师,刘老师,放暑假了,听说给省公路打零工,给的钱多,几天就给开资,我们几个托人,找省公路的管理人员,给我们安排筛沙子。

我们干了十三天,还没到半个月呢,就给我们开资了。

那可是把我们几个高兴坏了。

开资是那天下午筛完沙子了,人家叫我们去领工资,我们干活热的穿着大背心子,扛这铁锹,满脸是汗,脸从大江边,我蹲着洗两把,用胳膊擦擦脸上汗水就去了。

到了领工资的地方,管理人员点了点人数,便开始一个个钱。

当到我手里时,我紧紧攥着那沓带着温度的钱,心里满是喜悦和成就感。

这可是我靠自己努力挣来的,比学校那点微薄的工资多了不少。

宗老师和刘老师也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们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没想到打零工挣钱这么容易,以后放假咱们都来。”

宗老师兴奋地说。

刘老师也点头附和:“是啊,这可比在江里捞鱼有意思多了。”

我们正说着,突然听到旁边有人在议论:“听说省公路那边还有别的活,工钱给得更多。”

我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赶紧凑过去打听。

原来,除了筛沙子,还有砌墙、打涵洞水泥管子,打水泥板。

我们一商量,刘老师说,马老师,咱咋没联系着那活呢。

宗老师听了,哎呀,你?你在这别说这个。

快走,快走。

宗老师,催着刘老师,我们走了挺远,宗老师才说:“咱是打零工的,你都不懂,人家干那活,打涵洞是计件活,计件,是按着件,挣钱。

咱能和人家比吗?再说了,咱是老师,放暑假了,能干上这活就不错了。

要是叫谁知道了,说咱们这是走资本主义,那就是犯错误。

马老师你信吗?”

宗老师说着问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时我忽然想起来头几天,俺爹上抚远卖香瓜子,叫工商局给没收的事。

自己家种的瓜,自己家都不舍得吃,去市场卖,还叫工商局老冯头给没收了,说成是投机倒把。

我说,“这个,这个,咱干点活,挣几十块钱,咱不是家里困难吗?咱挣了钱,咱别张扬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