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汝窑,奉化(3 / 4)

加入书签

的打印文件,那些纸张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显然是高质量的专页资料。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放到了汉斯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庄重和神圣:“汉斯先生,这是我们特别为贵国代表团准备的,关于这件'奉华'款汝窑碟的详细记载和研究资料。”

    “里面包含了它的发现经过、历史背景、工艺分析,以及历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助你们,更好地了解这件珍品的价值和意义。”

    安德森和汉斯两人拿着文件看了起来,他们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而凝重,两人心里都明白,相比物件来说,传世资料更为珍贵。

    安德森的手指轻微颤抖着,他意识到自己正在见证一件传世珍宝的完整生命轨迹。汉斯则屏住了呼吸,内心深处涌起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感,上面清晰记录了这件汝窑碟的传世记录。

    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二十七日,乾清宫出现一箱内装二十九件汝窑的箱匣。

    汉斯在心中暗暗计算着,近三百年前的物件,竟然能如此完好地保存至今,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同年,这件笔洗被绘入雍正皇帝的文玩珍藏档案《文玩图》卷八中。

    乾隆六年(1741),乾隆皇帝为贮藏在乾清宫的这箱汝窑配上了象牙标签,取名为“品重青瑶”。汉斯读到这里时,内心涌起一阵激动,他能感受到乾隆皇帝对这些汝窑的珍爱之情,连标签都要用珍贵的象牙来制作。

    乾隆十六年(1751),因内匣遭受虫蛀,这件汝窑再次引起关注,重新更换包装。

    安德森不禁感叹,即使是在皇宫中,这些珍宝也要面临岁月的侵蚀,但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保护,才让它们得以传承至今。

    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做御制诗“題汝窑奉華盤”,诗句中提到“奉華”为南宋刘贵妃的私人印鉴。

    1924 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民国政府对故宫留存物品进行清点,这件汝窑“奉华”碟最后出现在了紫禁城养心殿内。

    后面是这些文献资料的影印资料,更加证明了这件汝窑,是华夏传世之作。

    两人正开着,一道高瘦的身影推门而入,来人一身深灰西装衬得身形愈发挺拔,却难掩眉目间随性散漫的笑意。他大步流星地跨进房间,脚步声混着地毯细微的沙沙作响,一下吸引了屋内几人的目光。

    来人目光扫过一圈,最终锁定在耿老身上,眼中一亮,快步上前,熟稔地伸出手,“嗨,耿!”他掌心温热,力道恰到好处,显出几分亲昵又不会令人不适。

    握着耿老的手微微一紧,他顺势侧身半步,目光越过耿老肩膀,扫向陈阳和安德森,最后落在汉斯等一众战车国代表身上,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