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4章 陈阳曾经帮了我们大忙(2 / 4)

加入书签

议室,感受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氛围,不禁暗自摇头。他看着陈阳微微一笑,语气温和地说道:“陈老板,您也别怨孙副馆长,他没见过你,有所怀疑也是正常的。”

    “毕竟现在这个行业确实鱼龙混杂,谨慎一些总是好的。”

    说完,冯源转过身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孙副馆长身上,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不过既然大家都在这里,我倒是想跟各位说说当年的一件事情,也好让大家对陈阳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缓缓开口:“那还是在两年前,当时我在港城加德拍卖预展上,偶然看到了一套晋侯苏钟。”

    说到这里,冯源的眼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那一刻,我一眼就看出这套编钟绝非寻常之物,其制作工艺之精湛,保存状态之完好,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于是我立即向上面申请资金,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套编钟拍下来。”冯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国宝如果流失海外,那将是我们整个文博界的损失。”

    孙副馆长听到这里,脸上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一些,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套编钟现在就陈列在我们博物馆的青铜器展厅里,每天都有无数观众慕名而来。”

    冯源微微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可是当时,国内的很多专家对于是否要拍下这套编钟却非常犹豫,争议很大。”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大家犹豫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这套编钟上刻有铭文。”

    听到这里,在场的几位专家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我们都知道,”冯源的声音变得更加严肃,“在商朝及西周时期,由于铁器冶炼技术还没有出现,当时的工匠们在制作青铜器时,铭文一般都是随同器皿一起铸造的,也就是说铭文是在铸造过程中就直接成型的。”

    “这种工艺方法一直沿用下来,即使是在铁器已经广泛应用的战国时代,传统的铸造工艺仍然被保留着。”

    说到这里,冯源微微眯起了眼睛,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在这套晋侯苏钟之上的铭文,却明显留有后期利器刻凿的痕迹,这种现象在那个时代的青铜器上是极其罕见的,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冯源接下来要说的话。

    港城的拍卖预展现场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皮革与金属气息。冯源穿梭于各个展厅,目光反复掠过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手指无意识地在掌心摩挲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国内资金批款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他的心也随之紧绷起来。编钟之事若成,不仅关乎文物归属,更关乎博物馆声誉——可眼下这无形的压力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

    就在冯源快要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时,人群中的一抹亮色吸引了他的注意。不远处,一位穿着深蓝色西装的女人正站在青铜器的展台前,指尖轻敲着展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