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酒桌其实在宋朝就有了(3 / 4)
算计得恰到好处。
酒桌的腿子采用插肩榫与桌面接合,如同恋人紧紧相拥,永不分离。窄窄的牙板由直线转自然流转的弧形与腿足相交,如同天鹅优雅的颈项,曲线优美。
这件酒桌最出彩的莫过于修长的腿足中央起的这一条线,这叫做一炷香线,由上而下贯穿到地面,犀利有力,分外利落醒目,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它使得整张酒桌整体简约而流畅,整体格高神秀,超逸空灵,如同一位得道高僧,超凡脱俗。
“陈阳,你看到眼前这张酒桌了吗?”宋青云微微向前倾了倾身子,带着几分难抑的兴奋,然后沉声说道,“这张桌子,就是京城木器行里那些老匠人们常说的金邦铁底!”他的语气带着几分郑重,把话音拉得又深又远,仿佛在诉说辉煌往昔。
“金邦铁底?这又是什么意思?”陈阳立刻被激起了好奇心,眉毛轻轻扬起,抬头望着宋青云,目光里既有一些疑惑,也多了几分跃跃欲试的求知欲。
宋青云嘴角微微上扬,似是早已预料到对方会问出这一句。他从容不迫地伸出手指,缓缓指向桌面那结实稳重、透着些许历史质感的纹理,目光随着指尖滑过桌面,然后语调低缓而略带抑扬地解释道:“‘金邦铁底’,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老京城硬木行里极具讲究的一种说法。”
他顿了顿,看到陈阳正目不转睛地听着,又继续说道:“老话里,‘金邦’指的是黄花梨,而‘铁底’就是铁力木,这是两种明清家具制作中极为珍贵且实用的木材。黄花梨木料稀少华美,用它做主要结构,无疑会让整件家具看起来精致又高贵。而铁力木虽然质地沉硬,但木性极稳,通常被用来做辅料穿带,既能增加支撑力又具备高强度。”宋青云轻轻敲了敲桌面,像在验证着自己话里的每个字。
“京城木器行有句话,是这样形容金邦铁底的,”他说着,眼睛微微眯起,露出一抹神秘而得意的笑容,“金章玉句铁骨相,三分风韵藏黄花。”他故意放缓了语速,似乎想让这些字句在空气中徘徊片刻,好让陈阳细细品味其中的古韵。
然而,陈阳还是显得若有所思,他皱了皱眉头,“黄花梨和铁力木结合真的有那么好吗?就因为这个,老匠人们才称它为金邦铁底?”
宋青云见状,哈哈一笑,像是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学生提出了一个不错的难题。他正了正神色,语气更加认真起来:“当然好了!你不知道,铁力木作为传统硬木材料,不但货源充足,而且它的大料存世丰富,再配上黄花梨那种细腻的纹理,二者相辅相成。也正因如此,在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黄花梨紫檀家具中,往往可以看到铁力木穿带的身影。这么来看,咱们今天眼前这张黄花梨和铁力木插肩榫结合成的酒桌,便是典型的金邦铁底制式!”
听宋青云跟自己解释了这么多,都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陈阳不由一翘大拇指,“服了,果然是京城出来的孩子,见过的确实比我们这些人多。”
宋青云看了他一眼,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然后不急不缓地说道:“小时候啊,我跟我二大爷去故宫里玩,当年故宫里有不少这样的明代桌子,我当时带了一口袋玻璃球,就手痒了一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