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圣令!遭遇(4 / 5)

加入书签

“我以为我在引领潮流,其实我一直活在旧系统的影子里。”

    自此,“选择压力综合征”成为正式医学诊断类别,社会开始重视“非成就型人格”的心理健康支持。

    又过了几个月,凌昭接到洛影紧急联络。

    “我们在深空探测到一组异常信号,频率与初源之地核心共振完全一致。但它不在任何已知坐标,而是随着某种集体情绪波动移动。初步分析显示……它可能是‘群体性觉醒意识’的具象化。”

    两人会合于织梭中枢塔顶。全息投影展开,显示出一片流动的光团,形似星云,却又不像物质存在。它没有固定形态,却能在人类做出重大非理性选择时瞬间增强亮度。

    “比如?”凌昭问。

    “比如一位母亲放弃基因优化胚胎,坚持自然孕育;比如一名战士在胜利前夕放下武器,说‘我不想再赢了’;比如那个五岁男孩第一次说出‘我不知道’的时候……它都亮了一下。”

    凌昭凝视着那团光,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不是新东西。”他说,“这是初源之地本来的样子??不是控制台,不是数据库,不是规则引擎。它是所有生命共同编织的‘愿力场’。命裁试图驯服它,织梭试图解释它,但我们一直忽略了它的本质:它不需要被管理,只需要被倾听。”

    当晚,他们启动“归源仪式”:关闭织梭主控AI七分钟,让整个网络进入被动接收模式。全球同步静默,无数人闭眼冥想,回忆自己最真实的一个选择??无论大小。

    七分钟后,光团骤然扩张,分裂出十三条支流,分别射向十二个主要星域及一颗未知行星。沿途所经之处,废弃服务器自动重启,枯萎植物重新萌芽,甚至几名植物人患者出现脑波活跃迹象。

    科学家称之为“意识涟漪”,而民间传说称其为:“灵魂的回信。”

    一年后,那十三条光流各自催生出新的文化现象:

    -第三星域兴起“慢决策运动”,重大人生抉择必须经历至少一年观察期;

    -第六浮岛建立“犹豫博物馆”,收藏各种中途放弃的计划书与半成品;

    -自由学园新增课程《如何安心地迷茫》;

    -甚至连军方也开始改革训练体系,加入“不确定情境应对模块”。

    最重要的是,新一代的孩子不再被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被温柔告知:“你可以暂时不知道。”

    某个黄昏,凌昭再次回到最初相遇的陨石平原。哨所早已改建为纪念馆,外墙镌刻着历代守择者的誓言。他走进庭院,看见一群小学生正在练习“沉默行走”??不用语言,仅靠眼神与姿态传递信息。

    老师告诉他:“他们在学习,如何在不表达的情况下被理解。”

    凌昭微笑点头。临走时,他在留言墙上写下一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