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百家姓·周(4 / 4)
除了《爱莲说》,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也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他着有《太极图说》《通书》等着作,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观,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由“太极”产生“阴阳”,再由“阴阳”产生“五行”,最终形成万物。这一思想后来被程颢、程颐(“二程”)、朱熹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理学。
除了上述代表性人物,周姓在其他领域也涌现出无数杰出人才:
文学领域:南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其词格律严谨,语言精美,被誉为“词家之冠”,代表作有《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现代作家周树人(笔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科技领域:北宋科学家周守忠,着有《历代名医蒙求》《养生类纂》等着作,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数学家周炜良,在代数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周炜良定理”“周炜良簇”等理论,被誉为“20世纪代数几何领域的杰出华人数学家”;
艺术领域: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是京剧“麒派”的创始人,其表演风格刚劲有力,代表作有《四进士》《徐策跑城》;现代画家周思聪,擅长人物画、山水画。
这些周姓名人,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领域,他们以自身的成就,为周姓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也让“周”姓成为中国姓氏中最具影响力的姓氏之一。
文章的最后,我要特别介绍一支周姓分支,湘潭周氏。这支周氏的字辈为:“文武昭忠烈,贤才继起长,传家惟孝友,治国本文章。”这其中的“文武昭忠烈”五个字对应着明代的三次抗倭战役:
“文”:指明代正德年间,湘潭周氏先祖周文焕以秀才身份组织乡勇,协助戚继光的部下防御倭寇,因“文治有功”被封为九品巡检;
“武”:指明代嘉靖年间,周文焕的儿子周武烈加入俞大猷的军队,在台州抗倭战役中战死,被追赠“忠勇校尉”;
“昭忠烈”:指明代万历年间,周武烈的孙子周昭带领湘潭乡勇,在洞庭湖一带抗击倭寇,保卫了当地百姓,死后被当地百姓立“昭忠祠”纪念。
为了铭记这段家族抗倭史,周氏族人在清代康熙年间修撰族谱时,特意将“文武昭忠烈”定为字辈,要求后代子孙记住先祖的忠勇事迹。
吾辈虽为小民,身无显赫之功,名不载于史册,然拳拳爱国之心,未尝敢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