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陪伴(1 / 2)
我则在一旁仔细留意着老人家的气色。
尽管她因为儿子的归来和“出息”
而容光焕,脸上堆满了欣慰的笑容,但我还是能从她略显浑浊的眼眸深处,以及那不自觉微微颤抖的手指上,看出她身体的虚弱和常年劳累积攒下的疲惫。
那是一种被生活重担压弯了腰,却又在子女面前强撑着的坚韧。
我心里暗自思忖,屯子里医疗条件有限,老人家又节俭,怕是有点小病小痛也硬扛着。
于是,我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要去镇上的药店,凭着学过的一点望气的感觉,给她买些对症的、能固本培元、舒筋活血的补药和膏药回来。
静姐身子需要调理,栓柱老娘同样需要。
时间在充满温情的絮叨中悄然流逝,窗外的日头不知不觉已偏西,橘红色的光线透过窗户纸,在屋内洒下温暖的光斑。
我们意识到该起身告辞了,好让老人家早点休息。
栓柱老娘依依不舍地拉着静姐的手,又用力拍了拍栓柱结实的胳膊,反复叮嘱道:“柱子,这几天就在家好好待着,多陪陪娘!
在城里干活辛苦,回来了就歇歇。
也……也多跟你哥说说话。”
她提到栓城时,语气微微一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和期盼。
“静丫头,小阳,你们有空就常来家坐坐,没啥好招待的!
你们可别嫌弃老太太我这家里破。”
“哎,大娘,我们肯定常来。”
静姐笑着应承,语气真诚。
“娘,俺这几天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陪你!”
栓柱的声音带着一种回到熟悉环境、卸下心防的放松和坚定。
我们这才缓缓起身,栓柱老娘坚持要把我们送到院门口。
她拄着拐棍,脚步蹒跚,却执意要看着我们离开。
走出院子,夕阳的余晖将整个靠山屯染成了一片温暖的金黄色,我们的影子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被拉得老长。
栓柱没有立刻跟我们回爷爷家,他站在自家院门外,目送着我们,身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挺拔,也带着一丝终于能为家里撑起一片天的责任感。
我和静姐并肩走在回爷爷家的安静村路上。
晚风轻拂,带着田野收获后特有的干爽草香和淡淡炊烟气息。
静姐轻轻依偎着我,低声说:“看到柱子娘那么高兴,真好。
就是……栓柱大哥和他嫂子那样,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我揽住她的肩膀,感受着傍晚的凉意和她身上的温暖,叹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
栓城哥性子软,怕媳妇,但又孝顺,心里肯定也憋屈。
柱子现在能自立了,对他娘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
咱们能帮一点是一点,但终究解铃还须系铃人。”
我们慢慢走着,享受着这难得的乡村傍晚的宁静。
路过几户人家,院墙里飘出饭菜的香味和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吆喝声,充满了生活气息。
快到家时,我看到爷爷正站在他家院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下,手里拿着烟杆,却没有抽,只是静静地眺望着村口的方向,像是在等我们。
黑子乖巧地蹲在他脚边,看到我们,立刻“喵”
了一声,站起身,尾巴优雅地竖了起来。
“爷,我们回来了。”
我远远地喊了一声。
爷爷回过头,脸上露出安心的神色,点了点头:“回来就好。
灶屋里大锅给你们温着热水呢,走了一天路,烫烫脚,解乏。”
他目光扫过我们,没有多问栓柱家具体生了什么,这种不过多干涉晚辈事情,却又在细节处默默关怀的做派,正是爷爷深沉内敛的爱的表达。
“谢谢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