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淮河天险(1 / 2)

加入书签

数日前,朝廷发来电报,要求韩信回长安面君。

与皇帝和几位重臣见面,得到的任务是收复淮南国。

并不意外。这是早已定下的方略。

“麻烦在于,淮南河道纵横,秦军汉军原有的平原作战方略并不适合渡江作战,这也是英布敢于凭恃淮河天险,抵抗大秦的底气所在。”蒙恬道。

“故楚国也有江河之险,不也被王翦所灭?”韩信道。“战争历史没有新鲜事,复现王翦将军灭楚的套路……”

“所以说你对战争史了解还是不够啊!”蒙恬苦笑。

韩信确实不了解历史上非常着名的这一战,只记得王翦灭楚,但是战场上如何操作的,自己真不知道。

“秦王政二十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取十余座城,开道击魏。楚国公子昌平君徙于郢。”蒙恬陷入回忆与复述的状态。

韩信没听出这一战有什么问题。要攻楚,当然要先解决掉魏。河南郡的路打开,后勤辎重才能跟得上。

“秦王政二十二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蒙恬率一军攻打寝,均击败楚军。会师城父。”蒙恬就是这一战的参与者,青年蒙恬初掌大军,奠定了此后军旅中的地位。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蒙恬的脸色有些难看。李信伐楚这一战,是秦国少有的大败,之前王翦说伐楚需要六十万人,还没成为始皇帝的秦王政觉得太多,陇西侯李信说只需要二十万,结果初战获胜,再战大败。秦国也大伤元气。这一败,参战的蒙恬也不堪回首。

“李信大败,先帝没有处分李信,而是重新找到王翦大将军,允诺以60万秦军交给王翦大将军,再次伐楚。二十三年,王翦和家父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督战。在蕲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二十四年王翦、家父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蒙恬此刻仿佛是兵学系的那位教授,侃侃而谈,陈述二十多年前秦楚之战的那些时光和战役。

只有韩信听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蒙恬的意思。这些战役中所提到的:平舆、寝、城父、郢陈、寿春,都是泗水郡、河南郡、三川郡的县城,都在淮河北岸。

在这些遍布平原和丘陵的战场上,秦军的步兵拥有优势。在平地上的推进,秦军也没有后勤辎重的忧虑。

怪只能怪楚国占据了太多淮河以北的土地,好死不死,楚国把都城挪到了淮河以北的地区。

如果楚国凭恃淮河长江的天线。把都城放到长沙或者郢都,仔细经营长江以南的疆域,哪怕是王翦大将军,只怕也无能为力呢。

“英布的淮南国,王都、主力都在淮河以南,长沙国甚至在长江以南,大军攻伐,要渡河渡江,运兵难度大,后勤补给困难。是这一战的关键。”蒙恬说。

兵法说“半渡而击”,就是说发现敌人以后,在敌人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动袭击,是最佳时机。

淮河这样的大河,必须要用舟船渡河,每条船所能载运的士兵数量有限,运送效率低下,敌军如果在对岸做好准备,全歼上岸的敌人,轻而易举。

韩信这下算是了解到攻打英布的难处在哪里了。渡江作战!

“陛下和先生给我出了个难题啊!”韩信自嘲说。

“观你用兵,极擅用水,所以这一战你来领军,是最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