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开工前的最后准备(2 / 6)

加入书签

的技术基础之上进行技术升级,这就使得他们在给电子管厂供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而这种群体性的技术升级确实在日后为我国的电子工业打下了基础。

1956年七月份的时候,工厂的基建设施全部完工,经过多个部门及周龙啸的验收,全部合格。

大部分设备已经调试完毕,生产材料方面相当一部分也都解决,进行试生产的车间也都进展顺利。

开工前周龙啸只有一个大问题要解决了——员工。

电子管厂的招工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启动了,目前已经招到了三千多人,部分职工已经搬入电子管厂的宿舍。

周龙啸站在办公室的窗边,看着已经十分热闹的电子管厂,心情不由得澎湃起来。

这艘巨轮马上就要出海了,他在心中想到。

“老周啊。”

突然的喊声打断了周龙啸的思绪,他回过头去,发现是陈杰站在他办公室的门口。

“老陈啊,怎么了?”

“这是最近一批报道的员工名单,我拿来给你看看。”

“哦……正好,我刚想找人事科去要资料。”

周龙啸接过资料,与陈杰一起坐在沙发上。

周龙啸一页页地翻动着资料。

当时支援电子管厂建设的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从中央调来的,有从地方各单位征召的,还有军队转业的。但是这些从各地征调过来的都是技术人员,而一些技工,例如钳工和无线电工等大多从本地直接招募。

这些人普遍比较年轻,有干劲,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支援国家建设也是一腔热血。但是同时也都缺乏在工厂工作的经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电子管生产和管理一无所知。

周龙啸很清楚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想要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工厂员工的素质水平非常关键。

周龙啸翻动着资料,神色不自觉地凝重了起来。

陈杰看着周龙啸的神色,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周龙啸放下资料,说道:“老陈,咱厂初步的规划是四千多人的规模,但是我想咱厂一定不会止步在四千人规模。迟早有一天,她会成为一个万人大厂。从这些员工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陈杰不明白周龙啸的问题。

周龙啸自问自答地说道:“我看到了一支队伍,一支年轻的队伍,一支充满热情和干劲的队伍,一支中国现代化电子管生产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将成为我国在电子工业领域的排头兵,我国的电子工业要依靠他们,我们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责任帮助他们承担起这个历史任务。”

说到这里,陈杰已经大致明白了周龙啸的意思。

“你是想对这些职工来一场‘教育培训大会战’,帮助他们成长起来,是不是?”

周龙啸点点头:“建设现代化的工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知识。咱厂目前的员工有过工厂生产经验的恐怕只占到十分之一。必须帮助他们尽快建立工厂生产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安全生产的意识。咱厂的生产环节涉及一些易燃易爆气体,还有一些有毒有害材料,不能马虎啊。”

“你说的有道理,工厂生产不同于我们之前在革命根据地搞得小作坊生产,必须得正规化起来。我觉得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要尽快开始。”

“这周的厂领导全体会议我就打算提这个事情了,后面的整个工作我看就放在这上面,开工前把员工的培训搞好,不光要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更要消除他们当中的一些错误思想,包括山头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等等,开工前就把这些东西消灭掉,不要让人把这些思想带进队伍里。”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