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火器转产忙适配寒疆配方细打磨(2 / 2)

加入书签

负责油脂提炼的老工匠康师傅,递来一小勺乳白色膏体。

李正华用指尖蘸取少许,涂抹在手腕内侧,感受着膏体在干燥皮肤上的延展度,眉头微蹙:“还是太稀了,辽国冬季严寒,油脂凝固快,得再加三成羊脂,用文火慢熬半个时辰,让油脂和药材更好地融合。”

自七日前定下“经济渗透”

策略,李正华便暂时从连珠炮的改良工作中抽离,全身心投入到适用于辽国的日化产品研中。

辽国地处北方,冬季漫长酷寒,风沙大,女性皮肤易干裂;夏季虽短,却多湿地,蚊虫叮咬比宋朝更烈。

针对这些特点,李正华对原有产品做了三重改良:沐浴露中加入北地特有的防风、黄芪药材,增强抗寒保湿;花露水则用当地常见的侧柏叶替代部分艾草,既能驱蚊,又能预防风沙引起的皮肤瘙痒;包装上,将玻璃瓶换成更耐低温的厚壁瓷瓶,瓶身刻上辽人喜爱的狼纹、云纹,贴合其审美。

“大人,您看这瓷瓶的纹样,是不是太张扬了?”

负责包装的工匠指着刚烧制好的样品,瓷瓶上的狼纹棱角锋利,与宋朝温润的风格截然不同。

李正华摇摇头,拿起瓷瓶在手中摩挲:“辽国崇尚勇武,狼是他们的图腾,这样的纹样才能让皇室女性觉得亲切。”

连续七日,李正华都泡在作坊里,从原料配比到包装细节,事无巨细。

李正文来看过他两次,见他熬得眼睛通红,心疼道:“大哥,要不先歇一天?这批货赶得太急,别累坏了身子。”

李正华却摆摆手,指着案台上的样品:“辽国使团后天就要启程,必须在他们走之前把货备好。

这第一批产品是‘敲门砖’,容不得半点差错。”

终于,在使团启程前一日,批适配辽国的产品全部完工——三百瓶“防风保湿沐浴露”

、两百瓶“侧柏驱蚊花露水”

,整齐码放在铺着锦缎的木箱中。

李正华亲自检查每一瓶的密封性,确认瓷瓶无裂痕、膏体无分层,才松了口气。

他看着这些凝聚心血的“软武器”

,心中暗忖:火器能震慑辽国的军队,而这些不起眼的日化品,或许能瓦解他们的人心。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