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开封初探水深万丈(2 / 3)

加入书签

到一月,便是宋老夫人的七十大寿。

届时,会有许多有头有脸的官夫人,都会前去贺寿。”

李正华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知道,这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同时,他也明白,这更可能是一个万劫不复的陷阱。

一旦处理不好,他们兄弟二人,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开封的第一战,似乎比他们预想的,来得更快,也更凶险。

暮色漫进四合院的窗棂时,李正华正将一张洒金宣纸铺在案上。

砚台里的徽墨磨得细腻,他提笔蘸墨的手稳如磐石,笔尖落下时,“宛清-七十”

四个字力透纸背——这是他反复琢磨了两天才定下的刻印样式,既显雅致,又能将宋老夫人的名讳与寿辰牢牢嵌在精油皂上。

当然,这是李正华原本所在世界的一种宣传手段diy。

“陈三郎,你过来。”

李正华扬声唤道,院外立刻进来一个身量结实的小伙子,粗布短褂上还沾着川河特有的黄泥。

这是从家乡带来的跑腿部伙计,手脚麻利且嘴严,是李正华选定的送信人。

陈三郎快步上前,双手接过李正华递来的锦盒:“东家,您放心,小的连夜赶路,定把信和样皂送到正勇东家手上。”

锦盒里除了给三弟李正勇的信,还有一块未刻印的精油皂,用作雕刻模具的参照。

李正华点点头,指腹摩挲着锦盒边缘:“告诉正勇,从今日起,所有合格的精油皂都要刻上‘宛清-七十’,字体就按我信里画的样子来。

用料要比往常再精细些,加三成檀香木脂,老夫人年纪大,偏爱沉稳的香气。

还有,第一批先送两百块来,走水路,避开开封城外的关卡,免得被人盯上。”

“晓得!”

陈三郎把锦盒揣进内袋,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东家,这是您让带的川河新茶,我顺带放在马车上了。”

待陈三郎走后,李正文才从里屋出来,手里攥着一张写满字的纸,眉头拧成了结:“大哥,这是我今天去城南集市打听的价目,玉容坊的香膏最便宜的都要五两银子,咱们的精油皂之前在州府最贵的系列才卖一两二,要是在开封定价,是不是得往上提提?”

李正华接过纸,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指尖在“玉容坊”

三个字上顿了顿:“定价的事不急,先让限定款在寿宴上站稳脚跟。

你今天去集市,没跟人提咱们的来历吧?”

“没有!”

李正文连忙摆手,“我就装成来进货的小商贩,问价的时候都没敢多嘴。

不过玉容坊的伙计眼高于顶,见我穿得普通,连样品都不肯拿给我看。”

一旁的张萧端来刚沏好的雨前龙井,闻言笑道:“开封的商号都这般势利,正文兄不必介怀。

倒是正华兄,分一半利益给宋老夫人,会不会太多了?宋大人是清流领袖,若是觉得这利太大,反而会拒绝。”

李正华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我要的不是宋大人点头,是宋老夫人的心意。

老夫人见多识广,寻常的金银珠宝入不了她的眼,但‘以她之名’的限定款,既能让她在寿宴上挣足体面,又能让她看到实在的好处——这一半利,是买路钱,也是定心丸。

再说,咱们现在没别的筹码,只能把诚意摆到最足。”

他放下茶盏,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上:“而且,这利不是白分。

等寿宴过后,夫人们问起‘宛清-七十’在哪买,宋府自然会指到咱们头上。

到时候,咱们的铺子就算开起来了,有宋老夫人这层关系在,玉容坊那些人想动咱们,也得掂量掂量。”

张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