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三高产业与全家福(2 / 4)

加入书签

坐火车轮渡回家,还是把家人接到金陵来都不算差。

扬州虽然富裕,但普通人就很难享受到这份富裕,除非你自己创业,闯出来了就发家致富,闯不出来,那只能出卖劳动力。

反而是金陵这种兜底的模式,对普通人来说更加友好,虽然发不了大财,但现在安稳。

一行人来到一处挂著「一号实验室」牌子的房间外。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们微微一怔。只见徐晨对著一个连著电线的、乌黑发亮的小圆球状物体,凑在嘴边,正反复说道:「喂喂?可以听到吗?声音是否清晰?」

正当李岩等人疑惑社长在跟谁说话时,实验室角落一个高高架起的、喇叭形状的铁制物件里,突然清晰地传出了徐晨那的声音,音量之大,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突兀:「……能听到吗?声音是否清晰?」

傅山、王如金等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异的神色,这又是什么新的机器?

徐晨此时也注意到了他们的到来,他笑著放下了手中的话筒。

「见过社长!」李岩等人齐齐行礼。

徐晨随意地摆摆手,笑道:「不必多礼,你们倒是会找,寻到这里来了。」

傅山按捺不住好奇,指著那个还在微微发出电流声的铁喇叭问道:「社长,方才那发出声响的器物是何物?莫非也是一种改良的留声机?」

徐晨摇摇头解释道:「这与留声机原理有相通之处,都涉及声电转换,但路径截然不同。留声机是将声音的物理震动刻录在载体上,再通过唱针读取震动还原声音,本质是『记录与重放』。而这个」他指了指话筒和喇叭,「是通过话筒将声音转换成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通过线路传输到远处的喇叭,再驱动喇叭将电流还原成声音。这是『实时传输』,我将其称之为『广播』。」

「广播?」李岩细细品味著这个词,「广而播之……意思是声音可以像播种一样,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正是!」徐晨赞许地点点头,「理论上,只要线路足够长,电力足够稳定,我在京城说话,天津卫的人也能通过喇叭实时听到。当然,目前还只是在实验室内验证原理。」

傅山、周天等人听得似懂非懂,他们日常处理的政务多关乎农桑、水利、刑名,对于这等依托电力的前沿科技,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吃力。

「各位叔叔好!」这时,徐绍也处理好手头的数据,上前来恭敬地向诸位长辈问好。

傅山笑道:「阿绍,几年不见,已是独当一面的人才了。听说这家声名鹊起的『声韵商社』,就是你带著同窗一手创办的?」

徐绍脸上露出一丝自豪谦虚道:「傅叔叔过奖了,不过是遵循父亲教导,学以致用,小打小闹罢了。」

傅山环顾了一下这间设备繁多、线路交错的实验室,以及窗外可见的忙碌厂房,笑道:「这若还是小打小闹,那许多官营作坊都要汗颜了。我看你这商社,虽只百十号人,但气象不凡,在中型商社里也算翘楚了。」

听到夸奖,徐绍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些许,他介绍道:「傅叔叔,您别看我们商社人不多,但利润尚可。截至今年10月,我们商社的营业额已超过160万元,预计到年底再冲刺一番,突破200万元大关应有希望。」

「两百万元!」这个数字让在场的几位封疆大吏和部堂高官都吃了一惊。

王如金身为贵州巡抚,一省之财力,一年能机动使用的款项也未必有这个数。即便是李岩、傅山即便是在富裕的江南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家拥有数千工匠的大型钢铁厂,年利润也未必能达到此数,而声韵商社仅凭百余人竟能做到?

看到长辈们的惊讶,徐绍详细解释道:「我们的主营产品是留声机,这属于新兴的电器产业。父亲常说,这类产业讲究的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