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三高产业与全家福(1 / 4)

加入书签

第535章,三高产业与全家福

大同历二十八年(公元1650年)10月25日,京城。

就在孔晨等代表在京城游玩之时,李岩、傅山、王如金、周天等一行人,正联袂前往墨子学院,拜见徐晨。

然而,当他们抵达墨子学院之时,却被告知社长并不在此。而是在京郊的高新工业区,声韵商社的实验室里。

于是,一行人当即调转马车方向,朝著城外新兴的工业区驶去。

高新工业区规划整齐,道路两旁是绿植树木和绿化带环境清幽,有点花园城市的感觉。

这一点和到处都是烟囱和弥漫烟囱味的重工业区不同,这里的蒸汽机很少,动力来源改为电力为主,主干道上的几条电线为这个工业区提供的能量。

声韵商社的招牌还算显眼,尤其是他们仓库外的道路,一辆辆载货马车排著长长的队伍,这一幕让他们有点惊讶,这声韵商社的生意非常好。

几人来到商社表明身份,项声当即引导他们穿过装配车间。车间内部极其整洁干净,也没有像其他作坊那样的蒸汽轰鸣声音,他们看著在一条传送带上,工匠们在流水线上拼装零件,不到5分钟,一台留声机就组装出来,效率极其高。

「这就有五十元了?」王如金感感叹道:「在贵州,十几个农户在百亩土地上劳作一年生产的财富,这里只要五分钟。要是我贵州有一个这样的商社那该多好!」

傅山摇头道:「留声机只有京城,扬州这种大城市才有足够的人购买,真要在贵州建作坊,有几个能买得起?」

王如金苦笑道:「是我想多了。对贵州来说,最更重要的是修桥筑路。」

傅山倒是起了招商引资的想法,扬州的富商也喜欢留声机,留声机是独家的买卖,利润更高,效益更好,比建纺织厂,钢铁厂好多了。

扬州的私人商社极其发达,这就导致江淮行省的官营作坊规模一直难以提升,像钢铁厂,机械厂,火车制造厂,这种重投入,高技术,长周期的重型工业的规模还算可以。

但像水泥作坊,砖窑作坊,面粉厂,纺织厂这种投入小,见效快,没有技术门槛,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就被私营商社打的节节败退。

这些作坊要不就是入不敷出,直接被发卖,减少损失,哪怕能扛得住的,利润也极其低,并不能给江淮行省带来多少利润。

私人商社云集虽然导致扬州的商税极其高,但这笔钱是要和朝廷三七分,只有属于江淮行省的官营作坊,赚的利润才能由扬州行省来自由支配。

江淮行省和南直隶行省隔著一条长江,底下的官员可以说是相互羡慕对方。

南直隶官员羡慕江淮官员商税高,公使钱多,日常政务比他们少。

南直隶官营商社多,政务也极多,当地官员上管产品的销售,中管产品的生产与质量,下海要管理工匠的日常生活,生活,学习,娱乐,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

但江淮行省的官营也羡慕南直隶官营作坊多,虽然事务繁多,但福利待遇好。

南直隶因为官营作坊多,节假日米面粮油,物品,手表,自行车吃穿用度无所不包,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作坊生产的发这些福利待遇,其实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更加重要的是官营作坊多,意味著可以安置更多的退役士兵,每年江淮行省想要安置退役士兵都极其头痛,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这么多萝卜坑。

而南直隶不同,官营作坊每年都在扩张,需要的岗位越来越多,人家不但能安置足够多的士兵,还能空出不少的萝卜坑。

以至于傅山前往金陵找李岩,让著南直隶帮他们安置了不少江淮退役的士兵。

这些士兵也比较满意这种安排,南直隶也是富裕的地方,更关键靠近扬州,不管是他们节假日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