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民朝打了一个喷嚏,南中就得重感(4 / 5)

加入书签

到时候他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猛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悦,随即化为鄙夷道:“老罗,你这话说的,是把我们大同社看得与前明那些‘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贪官污吏。

我大同社行事,光明磊落!既然公告天下要公开拍卖,那就必然是价高者得,童叟无欺!所有的拍卖规则、矿藏储量评估报告、权利义务条款,全都白纸黑字贴在告示栏,刊印在《大同日报》上,任由天下人审视!

你放心,绝无暗箱操作,有多大本钱,就能拍下多大的矿场份额!元首和执政们盯着呢,谁敢在这事上动手脚,那是自寻死路!”

罗汝才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脸上堆满了笑,连忙给朱猛斟满酒:“有老朱这话,我就吃了定心丸了!是我小人之心,该罚,该罚!来来来,小弟再敬你一杯!”

黄宗羲府邸,夜

刚从三司使繁重工作的黄宗羲,驾着自家马车回到住处。简单用过晚饭,正想在书房整理一下近日思绪,侯方域却前来拜见。

他将侯方域引入书房,奉上清茶。几句寒暄过后,侯方域脸上忧色难掩道:“太冲兄,小弟今日冒昧来访,实有要事相求。您能否向刘元首或李相进言一二恳请朝廷,万勿断绝与我东吁的粮食贸易。”

黄宗羲闻言一怔,放下茶盏:“朝宗,此言何意,我朝何时要断绝与东吁的粮贸了”

侯方域叹了口气,脸上尽是苦涩:“虽然没有明令断绝,但今年以来没有海商购买运输我东吁国的粮食,这些粮食堆在仓库发霉。

太冲兄,我东吁如今正大力兴修铁路,所需铁轨、机车、乃至聘请的民朝工匠,大半需用粮食出口换取的外汇来支付。若粮食贸易中断,国库立时枯竭,铁路工程只能停滞,此前投入尽数打了水漂啊!”

他越说越是激动:“不仅如此,贵国那些海商,近年来还将大量价格极其低廉的布,成船成船地运至我东吁倾销。其价格之低,竟比我东吁农妇自家织的土布成本还要低上五成!如今我国内,‘男耕’所得之粮卖不出价钱,‘女织’所得之布无人问津!百姓破产流离者日众,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太冲兄,望您务必代为陈情。”

黄宗羲听到这里,睡意全无,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道:“东吁国内,如今究竟是何光景”

在黄宗羲的追问下,侯方域这才将东吁近两年的困境和盘托出。

自杜麟征等人征服东吁,推行类似民朝早期的“均田”政策后,国内阶级矛盾一度大为缓和。加上当时为躲避民朝境内清算而南逃的大量汉人土司、地主,客观上带去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得东吁王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国力蒸蒸日上,处于一个封建王朝的上升期,社会财富稳定增长。这也正是他们有底气效仿民朝修建铁路的原因。

然而,民朝本土近两年终于彻底摆脱了小冰河期最恶劣的气候影响,风调雨顺,加上农业技术持续改进,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增幅超过一成!两年累积下来,相当于总产量增加了近三成。以民朝超过十亿亩的耕地基数,这意味着多产出了近五千万石的粮食!

这海量的粮食盈余,首先冲击的就是原本与民朝保持密切粮食贸易的南中及南洋各藩属国。

以往作为大宗商品的粮食,如今在南洋海商的船上,从必不可少的“压舱石”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甚至因占用舱位而遭嫌弃。

若是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体,这或许只是“谷贱伤农”,尚不至于引发大乱。但关键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早已被民朝强大的商业力量打开了国门,不同程度地卷入了以民朝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他们的贵族、豪强乃至官府,很大程度上依赖粮食出口来换取奢侈品、武器和必要的工业品。粮食卖不出价钱,他们的收入锐减,但早已养成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