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朱由检的上书(4 / 6)
里的星星好亮。”朱慈烺好奇道。
朱由检抚摸着他头笑道:“星星一直都是这么亮,只是因为城市路灯太多了。”
翌日下午,朱由检又给春生家割了一日麦子,下午的时候,全家坐上马车准备离开了。
春生劝说道:“又让先生劳累一天,要不吃了晚饭再回去吧”
朱由检摇头道:“太晚了不好赶路,他们明日还要上课。”
春生也就不劝说了。
朱慈烺和大头也是依依不舍,大头把自己这两天,用麦秆编的蟋蟀一人送了一只,朱慈烺就更加不舍得离开了。
他坐在马车上流着眼泪喊道:“过年啦,你也到我家来做客,春生叔,你记得要把大头带过来。”
春生笑道:“俺知道了!”
结束了这两天的农村生活,朱由检一家又回到正轨当中。
10月3日,朱由检忽然发现大同报,到处都在报道今年丰收的,直隶粮食亩产超过了一石五斗。
朱由校
齐鲁日报说今年山东大丰收,亩产超过了一石八斗。
朱由检
洛阳日报说,今年中原大丰收,亩产超过两石。
朱由检
关中日报说,关中大丰收,亩产超过了三石。
朱由检
难道他去的是个假下湾村
一时间整个整个北方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报,以至于整个京城都是喜气洋洋的,大家都认为,这场旱灾终于结束。
朱由检找到春生询问情况,春生满不在意道:“是县令让我们多报一点,说这样喜庆,反正田赋是固定的,多报一点也不碍事。”
朱由校却觉得这其中有问题,他又去了几个村子,询问了秋收事宜,而后把自己统计的数据,写成一份文书,通过民声报的渠道,上交给了元首府。
10月6日,徐晨在元首府看到朱由检的文书,他不由得苦笑道:“还算可以,吹牛没有吹上天。”
他在这份文书写上知道了。
递给了任大任道:“交给民生报主编。”
“遵命!”
大同历二十年,公元1643年1月17日,民朝,天津卫码头。
新年刚过的气息尚未散尽,码头上下的官吏们虽已返岗,魂却似乎还留在节假的慵懒里。
海关衙署内,炭盆烧得正旺,几名书吏捧着热茶,围坐闲谈,呵出的白气与茶香混在一处。
“都说新大陆是金山银山,怎地这一年反倒没了声响”海关吏李永喜啜了口茶奇怪道:“为了拓那新土,朝廷年前可是掀了好大一场风波,辽东、直隶几省,查抄了多少黑矿抓了上下怕不止万人,都等着往那新大陆发配呢。”
他说的正是年初《民朝公报》连篇累牍报道的“黑矿案”。督察御史李文兵雷厉风行,数个督察团分赴五省,端了上百处罔顾人命的私窑,解救矿工数千,揭出掩埋的矿难数十起,涉案的矿主、工头乃至包庇的胥吏,抓了数百,牵连家眷,确有过万之数。
这般动静,在趋平稳的民朝,已算得上惊天大案。市井间早有议论,说朝廷这是为填充新大陆,才下了如此狠手。
另一老吏齐洪强嗤笑一声,拨弄着茶碗盖:“你这是只知其一。三个月前,沈良那帮海商不是回来了
在天津卫停了不到一月,又急匆匆扬帆而去。若新大陆真是穷山恶水,无利可图,他们何至于如此奔波
不是没消息,是有人不想让消息传开罢咧。等着瞧吧,待官府的舰队回来,那新大陆的风潮,又会遍布整个天下。”
正说着,窗外码头传来一阵骚动。李永喜探头一望,只见海天相接处,几个黑点渐次放大,桅杆如林,巨帆蔽日。“是船队!看旗号,是北海舰队!是杨指挥使的舰队回来了!”他惊呼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