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钱不够花与日本留学生(2 / 5)
只收到2000万石粮食,但县,州,府各级小吏俸禄不由朝廷承担,他们自己增加田赋,保证自己的收入。
这让他们反而赚的更多,一个捕头能弄几百上千两,县令也有几千两,大明朝廷收2000万的赋,
而现在大同社是先把税赋收上来,而后再次重新分配,确实的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地方州县也有三成税赋。然而,万事万物有利必有其弊,大同社的官吏数量相较于大明,多出了十倍不止,而且他们俸禄更高、待遇更好,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
在官吏俸禄和公使钱上的开支占据了不小的比例后,留给地方州府的三成税收就所剩无几了。倘若大同社的官员们也如同大明那些腐朽官员一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这笔钱或许还能有所结余。
但现实是,大同社的县令、知府、巡抚们大多年纪轻轻便步入官场,正处于意气风发的黄金年纪,他们内心充满了改天换地的志向,渴望在任上干出一番事业,又怎会选择碌碌无为呢
在大同社,县令们积极投身于水利设施的修建,期望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条件,为百姓谋福祉的同时也为自己积累政绩。
知府们拥有的资源更多,则将目光投向了工业区的建设,一个蓬勃发展的工业区不仅能够吸引商贾投资,增加税收收入,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从而在官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巡抚这一级别的官员,更是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他们盯上了产业链的构建,致力于建设大型的钢铁厂、机械厂,并且积极推动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期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然而,这些宏伟的建设工程无一不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地方州府仅有的三成税收,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开支时,显得捉襟见肘。
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建设目标,官员们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中,最上等的办法便是将自己想要建设的工程详细地整理成报告,上报给总理大臣府。
一旦获得批准,便可以从朝廷那里获得专项资金支持,顺利开工建设。但这条看似光明的道路实则充满了挑战。上报的项目往往十有八九得不到通过,毕竟大同社虽然税收总额较高,但需要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总理大臣府需要统筹全局,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规划来布局各项建设项目,地方官员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祈祷自己所在的地方能够恰好被纳入总理大臣府的规划之中。
中策则是想办法召集商贾,吸引他们投资建设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如铁路、水泥马路等。
商贾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与他们合作,地方官员们可以借助民间资本来推动地方建设。然而,这种方式也并非一帆风顺。
商贾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在投资之前会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对于那些回报周期长、风险较大的项目往往持谨慎态度。
因此,地方官员们需要费大量的精力去说服商贾,并且在合作过程中还需要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下策则是最为稳妥但也最为缓慢的方法,即一点点地攒钱。地方官员们通过节约开支、合理规划资金等方式,慢慢地积累资金,直到攒够了足够的钱才开始启动一个项目。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但由于资金积累的速度较慢,很少有官吏能沉下心来。
李岩苦笑着说道:“谨遵元首的教诲。”
一旁的徐晨继续说道:“你们把抗洪出现的功臣名单统计一下,大同社的政务学院,会招揽他们当学员。”
李岩连忙回应:“遵命!”
大同历十三年(公元1637年)11月16日,燕京。
这天整个燕京都热闹起来,今天南洋之战的功臣,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