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资本涌动与对刘宗敏三族审查(1 / 4)

加入书签

第417章资本涌动与对刘宗敏三族审查

金陵城,聚仙楼。

这曾是南明官僚和豪商巨贾宴饮的高档场所,如今,在一个雅致的包间内,汇聚的却是一群面色既兴奋又带着几分忐忑的人,十多位原金陵城的纺织作坊主。

公民议会结束后,元首和总理大臣明确表态支持产业发展,这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至少五年内政策不会大变。

过去的两个月,对他们而言可谓冰火两重天。大同社管得太宽,工匠每天干多久要管,工钱多少要管,受了伤谁出钱治要管,甚至干久了还要想着给他们养老!稍有不慎,违反了那本厚厚的《工坊条例》,罚起款来眼睛都不眨,动辄五百、一千两银子,这段时间他们老是很多,当然如果真不赚钱的话,他们早就关了作坊。

而这两个月对他们最大的惊喜则是开纺织厂真赚钱,比他们以前赚的还要多。大同社说话是真算数啊!

这两个月他们织出来的布,真就按承诺,以略低于市价半成的价格全部包销了,虽说单价赚头薄了点,可架不住量大、稳定、回款快!他们只需要盯着生产,不用担心销路,这钱赚得轻松。

更重要的是经营环境的巨变。以前那些衙门的官吏,哪个不得打点,节敬、炭敬、冰敬、寿礼……名目多得记不清!

现在呢一个子儿都不用送!甚至有地痞想来作坊区收‘保护费’,当天下午就被巡捕抓了,第二天审判,第三天就发配到城外修水利工地干活去了!这效率,这清廉,大明那时候想都不敢想!

众人唏嘘不已,比起大明那些拿钱不办事甚至还要坏事的老爷,大同社的官吏简直个个都像传说中的海瑞再世。

所以两个月经营下来,曹少安等人私下里噼里啪啦一算账,惊讶地发现:即便把工匠当“爹”一样供着,支付了更高的工钱和福利,但由于效率提升、销路稳定、没有盘剥、治安良好,总体算下来,利润反而比明朝时更高!

能赚钱,心思就活了。以曹少安为首的金陵纺织业主们摩拳擦掌,想要趁热打铁,扩大生产。他们都清楚,虽然江南大战主体已结束,但扫尾工作和对西南用兵仍在继续,军需订单依然旺盛,这是最后一波巨大的战争红利,必须抓住。

然而,扩大生产需要购买昂贵的蒸汽纺织机,他们过去被南明权贵盘剥得太狠,积累有限,资金成了最大的瓶颈。借贷,成了唯一的选择。今日这场聚会,核心目的就是等待一位来自北方的“财神爷”——韦富引荐的钱庄大掌柜。

“韦富找的人靠谱吗咱们这次要借的可不是小数目。北方不是被大同社清洗过好几轮,还有这等豪富”侯勇还是有些担忧。

曹少安消息灵通些,解释道:“侯老弟,北方的清洗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这五六年,大同社在北方全力推动工商,你想啊,整个北方士绅阶层两百多年的积累,几乎被大同社光了,这些钱几乎都被北方的商人赚了。这么多年下来,他们的财富,恐怕早就超过当年扬州的盐商了!”

众人一想,确实有理。他们自己不就正在享受与“大同社”做买卖的“快乐”吗。

量大、管饱、不拖欠。北方的商人享受了五六年这种环境,其财富积累可想而知。

正说着,包间门被推开,韦富笑容满面地引着一个人进来。此人约莫四十上下,穿着藏青色的长衫,身形挺拔,面容精悍,眼神锐利,虽然作商人打扮,却隐隐带着一股行伍般的干练。

“各位大哥久等了!”韦富拱手笑道,“这位便是来自北地,常福钱庄的大东家,姜瑄姜东家!常福钱庄在北方可是这个!”他翘起大拇指,“主营漠南漠北的畜牧、茶叶、盐业买卖,资金雄厚,信誉卓著!”

“久仰久仰!”

“姜东家幸会!”

曹少安等人一听对方经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