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简化科举与陷入绝境的金国(2 / 5)

加入书签

本身有钱人就少。加上大同社发展迅速,短短四五年就占领整个北方,没时间让一些人积累家產。即便有积累家產的社员,很多也在大同社內部的一次次清洗中被处理。

现在大同社当中合法拥有庞大財產的人根本不多,至於限制家人在属地经商,大同社的官员变动太快了,经常是今年在关中做事,明年就调到中原去,人员调动频繁,对他们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同社员还保持著革命热情,加上有徐晨等人起带头的表率作用,大部分的社员都是认可这个决议,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是有一部分人不满,但也不敢表达出来。

对於京城的其他读书人来说,则非常震撼,这一决议显示出大同社毫无私心,连大同社財產都能公示。张溥他们甚至看到徐晨的家產情况。

有三万多两存款,没有田產和房屋,元首每月三百二十两俸禄,年收入3820两,还有每年2200的功臣年金以及书稿稿费,各项收入加起来每年收入在一万两上下,每一笔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张溥等人极为震撼,常言道“天家无私”,徐晨真真切切把自己当作官员,而非君主,他有自己的俸禄,甚至连功臣年金都有,他的身份是大同社的功臣,而不是大同社的君主。

他有帝王的权利,但没有帝王的地位,徐晨的身份和刘永等人没有区別,这个元首之位不属於徐晨,也不属於徐氏,徐晨可以当,其他人也可以当,这对於非常讲究名正言顺的华夏文明来说非常重要。

京城不少学社都在褒扬徐晨他们的举动,认为此举完善了公天下的制度,三代之治將会重现天下,一个盛世即將开启。

而后热情的向元首府建言建策,想凭藉自己的才能完善公天下制度,元首之位就在那里,彼可取而代之,大家参政议政的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而对南明来说就不是好消息了,要是南方的读书人都知道,他们不但可以当总理大臣,甚至还能当元首,南明的根基只怕都要垮掉。

更不要说双方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別,大明一个县的县令一年的俸禄只有40多两,而在大同社这差不多只相当於一个县令两个月的俸禄,更关键的是大同社物价低,就按粮食的价格来算,大同社县令的俸禄相当於江南60多两,光这俸禄就足够很多读书人认可大同社,更不要说大同社还有其他的福利待遇了。

张溥沉著脸说:“朝廷是时候要改变了,不然江南的半壁江山也保不住。我们回到江南后,要推动朝廷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这样才能抵抗日益强盛的大同社。”

张采等人严肃地点头,没来北方不知道大同社的强大。大明朝宣扬了几十年的海瑞,在大同社却不算稀奇。虽说不是人人都是海瑞,但一多半都能称得上海瑞,这太可怕了,对比大同社的官员,南明朝廷的官员简直该全部枪毙。

金圣叹说:“你们回去吧,我要留在京城。我很喜欢京城现在的气氛,这里的百姓哪怕骂街都让我觉得舒畅,这里没有皇权的压迫,没有东厂锦衣卫的监视,连空气都是自由的,我在这里前所未有的放鬆。大同社已经迈出建设公天下的第一步,我想继续看看他们能否真的建设出书中描述的大同世界。”

张溥也没有劝说,这段时间他早就看出金圣叹极其认可大同社的制度,双方不是一路了。他对著金圣叹行礼:“若采兄,那我们就分道扬鑣了,告辞!”

金圣叹也拱手行礼:“道不同,不相为谋!”

元首府此次关於官员家產和经商限制的决议,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很多义军出身军官群体的不满。

这些將领出身草莽,虽效仿大同社清洗地主士绅、劫富济贫,但大多济的是自己的贫,积累了不小的家產。哪怕是高迎祥、朱猛这类道德水准较高的將领,也有一笔不小的財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