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全民捐款与抗旱(3 / 5)

加入书签

来,兴奋地说:“老板,又有三家向我们下订单,要购买我们的弹簧和零部件,生意一下子变得好多了!”

孔晨听了,既惊喜又有些羡慕。他知道,那些大户60万两才能得到生產蒸汽机的资格,这种財力远远不是他能比的。他只能羡慕地看著他们,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產中,

希望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让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然几个大户开蒸汽作坊对现在的关中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只有商贾知道。

只是观眾的百姓更多的精力是在賑灾上,慈善晚会之后,长安城各市防百姓都组织动员起来捐款捐物。

长安城每个街道口都有捐款项,百姓捐款意愿也非常高昂,很多捐款箱没多久就塞满了各种粮票和铜钱。

这些百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流民出身,他们就是被旱灾折磨的家破人亡,所以很能感同身受,也知道抗击这场旱灾,就是保住自己口粮,在都督府的组织下,他们捐款捐物非常踊跃。

长安大街,李文兵看到这踊跃捐款的场景感嘆不已:“某现在確信现在的关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精神,大明是不可能有的。”

眼前这些银钱虽然少,但带给他的激动却比昨日几百万两还要多。

蒋乡泉笑道:“大明朝廷把人压迫成鬼,我们大同社从新把鬼变成人,这就是大同世界是意义,今天这一幕我要登在大同报上,要向整个大名各地宣传,让他们知道大同世界真正的样。”

刘永念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李文兵几个也跟著念道:“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念完之后几人都哈哈大笑。眼前的这一幕让他们確信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这种理想逐步被实现的满足感,让他们的精神前所未有的充实。

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6月15日。

炎炎烈日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球,无情地炙烤著大地。关中的天空晴空万里无云,炽热的空气仿佛都要燃烧起来。就在这片酷热难耐的大地上,一场与旱灾的艰苦斗爭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著。

关中大地的农田上,无数农户在大同社的组织下,积极投身到抗旱的行动中。只见广的大地上,一面面旗帜迎风飘扬,上面或是写著杜家庄农场,或是写著韦家村、下马蹄村、莲村,还有大同军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的旗帜。这些旗帜如同明亮的指引,在烈日下显得格外醒目。

在一面面旗帜的引领下,几百个精壮的汉子们忙碌而有序地劳作著。他们头戴一顶草帽,以遮挡那炽热的阳光;肩膀上搭著一条灰白相间的毛幣,不时地擦拭著脸上豆大的汗珠。

他们手中握著铁锹,將水渠当中的泥沙一锹一锹地挖出来,装上土框,再倒入斗车,

然后运走。整个场面热火朝天,吆喝声、劳动声交织在一起。

如果从高空上看下去,就会发现整个关中有几十万百姓,在烈日当中艰苦地劳作著,

宛如一幅战大斗地,与大爭锋的战斗场景。

自汉唐之后,关中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宋元明三朝不像汉唐那样大规模新修水利,

加上关中原本水渠泥沙堆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导致关中水浇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元明两代,涇水持续冲刷河底,泥沙不断淤积在水渠底部。原本宋朝修復的三白渠口,如今已经高出水面三尺;秦汉时期的郑白渠口,更是高出了50多尺;唐朝的正白渠口也高出了十三余尺。

关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