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摸著东西两条河道与重民社的落幕(1 / 4)
第199章,摸著东西两条河道与重民社的落幕
崇禎三年(1630年)1月26日。肤施城,碎石器產作坊,
一靠近这片地区就是一阵刺耳的研磨声音和锤子的敲击声音,因为噪音污染太严重,
碎石器作坊都是在整个肤施城最偏僻的地方。
这天徐晨就来视察石磨作坊,管事胡万当即过来迎接徐晨。
徐晨问道:“现在你这个作坊一天能製造多少石磨。”
胡万笑道:“这玩意没什么技术难度,现在一天能製造10个大型的石磨,要是原材料充足,再翻个两三倍也不是问题。”
最近这段时间,延安府流行的投资风潮就是磨坊,这也和去年的那场天灾有关,暴雨让很多土豆红薯烂根了,只能提前收割,但因为泡水了,这玩意不处理好就会发芽。而发了芽的红薯,土豆是有毒的。
为了不浪费粮食,那段时间大同社地盘的,食物全部改成了红薯和土豆,早上吃个红薯米粥,中午吃个土豆饭,炒土豆丝,晚上再吃红薯干和烤红薯。
而且这个时候大家也发现了土豆和红薯的一大缺陷,就是这玩意儿產量虽然高,但不耐储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晨就想到了后世用土豆和红薯为原材料製造的薯粉。
於是徐城就在河套地区组建了10架风车,让这些风车日夜推著石磨,製造薯粉。红薯因为水分多,一斤的薯粉需要5斤的原材料,土豆相对好一点,大概只要三斤上下。
薯粉一出来就受到大家热烈的欢迎,眾人吃红薯,土豆都吃腻了,薯粉的口感更接近粮食,大家也更喜欢吃,然后薯粉就在整个延安府风靡起来了。
为了扩大薯粉的產量,引进民间资本来做薯粉加工工厂,而在延安府的商贾开了几个熟粉加工厂就发现,这种作坊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而且连原料商和客户都不需要找,都督府直接帮助他们运来土豆和红薯,他们製造出来的薯粉全面收购,除了生產根本不需要他们做其他事情,方便又省事,一年就有五成的利润,两年就可以回本。
50%的利润能够让一个產品快速流通起来,也能让一个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
经过大同报宣传薯粉行业投入低,见效快,利润高之后,不但是商贾建立薯粉加工做法,普通的百姓有钱,自己买个石磨,也能开个家庭式的作坊,於是整个延安府的薯粉加工行业飞速发展,不算那些家庭式的作坊,正式註册的就有上百家,他们磨碎了红薯和土豆,弄出酸爽可口的薯粉。
现在的延安府真有几分荷兰的样子,到处都是一架架木质的风车,嘎嘎嘎的转,这些风车不光是薯粉製造作坊,还有一些是村民自己搭建用来研磨麵粉的。
陕北这地方千沟万壑,种起地来非常麻烦,但这块是不最不缺的就是风了,这反而让它们成为了薯粉作坊,麵粉作坊最好的动力来源。
徐晨带好头套,口罩巡视石磨生產的车间。这个时候看到一个工匠没有戴口罩,徐成晨叫他过来道:“为什么不戴口罩”
年轻的工匠看到是徐晨尷尬道:“都督戴著口罩太憋屈了,俺只是想喘口气。”
徐晨指著他肺部道:“这些粉尘要是吸到你肺里,要不了三十岁,你的肺就应该完了,到时候你赚的那点钱都不够给你治病的,粉尘病还是没办法治的绝症。”
工匠道:“都督俺知道错了。”
徐晨道:“作坊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的確让你非常难受,但这些都是给你保命用的,
知道吗”
“知道!”
工匠说的这样诚恳,徐晨也知道他明白,但更知道他基本上不会改,因为他就在工厂上打过螺丝,他当时就没有全按工厂的规章制度做事。人都是有惰性和侥倖心理的,更不要说说的后果如此严重,但都是十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