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联姻与政治觉悟(4 / 5)
一个军事力量强悍的割据势力,那些仇恨大,忍不了的人早就跑到关中和大明其他地方去了。
余下那些跑不了的,也不想跑的人,他们只能接受现状,並且积极的改变,毕竟人要適应环境,而不是等环境来適应人。
这些大族积极投身建设作坊,做徐晨口中那些有统战价值的作坊主。
二就是和大同社的高层联姻,这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了,只要联姻了,那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后大同社再想要对付他们就比较艰难了。这两年大同社高层联姻,他们快速成为了大同社治下的一份子。
孙可望道:“大哥先要安顿这些议员,等某交了差事再和你把酒言欢。”
“好,小弟等著兄长。”孙磊笑道。
而后孙可望就带著这些议员去了招待所。
大同社招待所,不时有马车队进入,招待各县的议员,一时间倒是群贤毕至了。
话分两头,一路的奔波让姜太公疲惫不堪,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等他再次醒来,房间里只有女儿姜美娘。
姜美娘微笑著说:“父亲,女儿带你去吃饭。”
姜太公揉了揉眼睛,问道:“宗敏和让儿去哪里了”
姜美娘回答道:“夫君带著大哥去见好友了。”
姜太公点了点头,这其实也是他带儿子来肤施城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姜让是大同社的军事教员,但终究还算不上大同社的自己人。
经过这两年的观察,姜太公深知大同社虽然对大族颇为苛待,但均田之举却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护。大同社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儘管他內心不太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佩服这种制度在打天下时的强大威力。目前大同社看似只有几万精锐部队,但在全民皆兵的状態下,动员十几方大军並非难事。
反观朝廷,如今內忧外患,局势江河日下,在动员兵力和治理地方方面,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再看看眼前繁华的肤施县,姜太公越发觉得大同社的治理能力强过朝廷百倍。
一个如日薄西山,一个如旭日东升,未来的局势究竟如何还难以预料,但大同社的前途必然是极其光明的,所以他想通过刘宗敏的关係,让他儿子也成为大同社的一员。
天色渐暗,招待所內的园却因煤油灯的照耀而明亮起来。不少人趁著这光亮,在园里散步、交谈。姜太公也步来到了园当中。
他一眼就看到一个人立起一块画板,上面掛看一幅关中地图。
在这个时代,地图可不是普通百姓轻易能得到的物品,但在大同社的地盘上,情况却大不相同。只需50文钱,就能买到一张记录整个延安府的地图;再加50文,关中地图也能收入囊中;甚至连整个大明地图都有售卖。据说还有一种世界地图,能记载这个世界的全貌,可惜目前还未製造出来。
只见一个人站在地图前,怒气勃发,慷慨激昂地说道:“看看大明这些贪官污吏做的好事!从肤施城到牛五镇原本只有一道关卡,可后面却有復县、洛川、黄陵、宜君、同官、耀州、三原、涇阳等眾多关卡。我们的货物只要想出关中,可谓是寸步难行啊!”他越说越激动,双手不停地比划著名地图上的各个关卡位置。
这时,一个叫王正廷的议员满脸气愤地接过话茬:“这都怪刘南卿这个奸臣,要不是他提议,关中怎么会县县有关卡,以至於让我们行商如此艰难。”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刘南卿的怨恨,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愤怒。
大同社占据河套后,打通了纺织业获取原材料的產地。然而,大漠地区人口稀少,仅有几百万人,而且极其分散贫穷,並不是一个理想的商品市场。
偏偏这两年,在整个延安府范围內,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纺织业的產能在短短两年內就翻了一番。
延安府的商贾们本以为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