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换首辅如流水的崇禎(2 / 4)

加入书签

,周道登为人谦和,做什么事情都不违规矩法度,属於那种叫一下动一下的官员。多年的官场生涯,周道登就是认认真真装孙子,等到自己修成正果的时候,他终於不用再装了,因为他已经成了真的孙子。

无论做官还是做事,此时的他都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能迈半步绝不迈一步。这样的性格使得谁都敢上前端他一脚。譬如他刚刚担任礼部左侍郎,就有人不满,吵吵闹闹要他下台。

周道登成为內阁首辅之后,有什么事情不是往上推给崇禎皇帝,就是往下推给尚书侍即,总之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但这也引起了崇禎皇帝的不满,你什么事情都不做,我要你这个內阁首辅做什么

周道登也是实诚人,知道皇帝对自己不满,皇帝没下命令,他就主动辞职。

到了崇禎元年12月,韩被起用为崇禎朝第六任首辅,韩是东林党实实在在的大佬,也是崇禎皇帝最满意的內阁首辅。

不久,崇禎帝叫韩等人主治魏党,名日“钦定逆案”,布告全国,分別予以处置。

韩吸取教训了,连他都被崇禎嚇到了,不敢继续扩大党爭的范围了。他敢牵连一个,崇禎皇帝就敢牵连10个,玩党爭玩的比他们东林党还要起劲,现在连东林党都有点怕他了。

所以韩的意思是,首犯从严,协从不问,不宜诛连太多太广,仅列首逆要犯50多人上报。

但崇禎皇帝看到这么少的名单不满,要韩加人,韩也只能不断揣摩崇禎皇帝的心意,而后不断的加上所谓的阉党名单。直到崇禎皇帝想惩治的258人被一一列上,方才满意。

但崇禎这番操作下来,直接把大明朝廷的內阁六部弄得瘫痪了一年,这一年下来阁老尚书如同走马观一般的上任又罢免,朝堂大大小小的官员人人自危,生怕被天子认定为阉党,哪里还会有官员处理朝廷的任务。

好在大明朝运行了250多年,在地方上已经形成了自己运行的体制了,没有朝廷的干涉,对地方影响不大。

但这天,崇禎皇帝看到了从陕西行省上来的奏报,看完內容,气的直接把案台都给踢翻了。

他紧急召见阁部大臣,拍著桌子,把有关陕西的奏摺丟出去大吼:“陕西行省糜烂至斯,九边之一的榆林镇被贼人吞併了,朕今日才知道,尔等都是干什么吃的,是不是要等贼人打进了紫禁城,朕才会知道。”

大臣们嚇得不敢说话,这一年多的时间,您换了6位內阁首辅,从內阁到六部尚书您换了个遍,我等连各部门的事情都没理顺,哪里还知道陕西行省的事情。

这些阁老,尚书感到委屈还真不能算他们错,所有人都盯著小皇帝的举动,盯著处理阉党的案件,哪里还有精力去管地方上的事。

崇禎这样骂他们,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陕西行省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首辅韩捡起地上的奏摺快速阅读之后,又將奏章递给次辅,而后看下一本,就这样一人递一本,在场的阁老和尚书,才大致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鹤去陕西行省一年时间,不但没有平定大同贼寇,反而让这股贼寇继续扩大,攻占了榆林镇这些奏摺除了一道是杨鹤的请罪奏摺,他也把这一年陕西行省发生的事情。这些阁部才第一次知道,陕西行省的旱灾已经变得如此严重,遍地都是叛贼,杨鹤只能勉强镇压住关中的叛逆。

对於大同叛逆杨鹤写了上万字著重介绍,从大同社如何成立,发展,壮大,造反,最后夺取榆林镇的过程都说了一遍,他认为大同贼寇根基已立,短时间內朝廷难以剿灭。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大同贼寇的宣言极其具有鼓动性,大量的读书人加入了他们,这使得他们不同於大明其他的贼寇,他们有读书人管理地方,能够从地方上收税,扩充自己的力量,大同贼寇更像是一个割据的势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