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草原上的动盪与破坞堡的神器(1 / 6)

加入书签

第150章,草原上的动盪与破坞堡的神器

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10月20日。

凛冽的寒风席捲著河套草原,枯黄的牧草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著这片土地的沧桑与悲凉。察哈尔部的营帐错落分布在这片广的草原上,却少了往昔的热闹与生机。

陕北的乾旱如同一场无情的灾难,蔓延到了这片草原。除了黄河沿线和有水源的草场,河套其他地区的草场减產剧烈。原本肥美的牧草变得稀疏矮小,根本无法满足大量牲口过冬的需求。

部落里到处都是牧民们焦虑的身影,看著瘦弱的牲口,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为了减少损失,大量的牲口不得不被屠宰,血腥的气息瀰漫在空气中,与草原上压抑的氛围交织在一起。

今年对於察哈尔部来说,可谓是天灾人祸不断。二月的时候,女真人皇太极趁著林丹汗西征的时机,精心策划了一场突袭。他命令多尔袞、多鐸为先锋,率领著精锐之师如鬼魅般迅速扑向多罗特部。

毫无防备的多罗特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击中瞬间陷入混乱,部落中的男女老少四处奔逃,哭喊声、惨叫声响彻云霄。最终,这场突袭以女真人的胜利告终,他们俘虏了11000余人,这极大地削弱了察哈尔部的力量。

大漠的局势悄然发生著变化,科尔沁、喀喇沁等蒙古部落眼见女真人强盛,

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选择彻底归顺金人。曾经在大漠上並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却背道而驰,这让察哈尔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9月,西征归来的林丹汗得知了皇太极做的事情,愤怒无比。他决心要向皇太极证明,谁才是真正的大漠之主。

於是,他广发召集令,集结了8万蒙古铁骑。他要亲自告诉皇太极,谁才是真正的大漠之主。

得知大漠上的情况,皇太极也率领著四方满蒙联军严阵以待。一场决定大漠霸权的会战即將拉开帷幕。

为了確保胜利,林丹汗精心谋划,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往大明,向明朝廷表明合作之意,他在大漠与皇太极会战,明军则在辽东直捣皇太极的老窝,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崇禎皇帝也答应了他,会在大漠会战之时,发动对辽东的反击。

在林丹汗看来,8万对4万,又有大明这个盟友相助,这场战爭的胜利似乎已经十拿九稳。

然而,现实却给了林丹汗沉重的一击。此时的明军早已今非昔比,长期的腐败和內耗使得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儿乎丧失了野战的能力。面对林丹汁的请求,明朝廷虽答应出兵相助,但实际上却畏缩不前,根本不敢进攻辽东。只有大同镇调动了少量的人马,象徵性地做了一些部署,但这点兵力对於整个战局来说,实在是无关紧要,犹如杯水车薪。

最重要的是,林丹汗本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令人大失所望。原本信心满满的8万蒙古铁骑,在与皇太极的4万满蒙联军交锋时,却显得不堪一击。战场上,林丹汗的指挥出现了严重失误,军队的阵型混乱,士气低落。而皇太极的军队则配合默契,战术灵活,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无情地撕开了蒙古军的防线。

最终,这场会战以林丹汗的一败涂地而告终。

战败之后,林丹汗深知无力再战,无奈之下,只能率领残部被迫西退。皇太极原本打算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察哈尔部,但由於科尔沁部未按计划会师,以及明军在辽东的一些施压行动,使得他不得不中止追击。

儘管如此,察哈尔部在遭遇这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之后,元气大伤,曾经强盛一时的草原势力彻底衰落下来了。

在察哈尔部的营帐中,领额臣此时正焦头烂额。两场败仗让他损失了5万多部眾,部落的实力锐减。看著部落中日益减少的人口和疲惫不堪的战士,他心急如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