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空手总督与贺涵的羡慕(2 / 4)

加入书签

更让他头疼的是,即便手中拿著这35万两银子,他也不敢保证最终能有多少真正落到土兵手中。要是真像榆林卫那次一样,七扣八扣,到土兵手里只有几十文上百文,那还不如不发,免得让士兵们空欢喜一场,还徒增怨恨。

后面刘南卿见杨鹤如此苦恼,思索片刻后,给杨鹤想出了一个办法:“督堂,大同贼寇为了收买军心,在发放军时,把所有银子都拿到校场上,当著眾人的面直接分发给土兵。您不妨也借鑑这个做法,让那些卫所一个卫一个卫的土兵,当著您的面领钱。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中间环节的剋扣和贪污,

確保军餉能发到士兵手中。”

杨鹤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当即便决定按照刘南卿的建议去做。他带著银子,不辞辛劳地前往一个个军堡。每到一处,他都在校场上摆开架势,亲自將军餉交到每一位士兵手中。

土兵们看看眼前这位亲自发放军餉的总督,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这一举动,让整个固原镇的军心为之一振,杨鹤在士兵心中的威望急剧上升。在土兵们眼中,杨鹤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好总督。发了军之后,固原镇原本人心惶惶、大量土兵逃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土兵们的士气也有所提升。

然而,杨鹤的这一做法却引起了固原镇那些参將、守备、千户等军官的强烈不满。他们早就对朝廷拨下的银子虎视耽,得知朝廷给了杨鹤35万两银子,杨鹤又从那些大户手中筹措了30多万两银子,杨鹤这个总督手中有70万两银子。

他们满心期待著能从这笔巨款中分得一杯囊,很多人甚至都已经盘算好了该如何瓜分这笔银子。

可杨鹤这直接在校场发银子的举动,却把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军官全部撇在了一边,他们所有的如意算盘都落了空。愤怒之下,这些將军们决定效仿文人,

向朝廷告状。他们联名上书,称三边总督杨鹤不按朝廷规则发放银,有收买军心之嫌。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重伤杨鹤的声誉,他们还四处散播谣言,说杨鹤上任三边总督,竟然两手空空而来,面对关中的旱灾,不仅让朝廷賑灾,还要当地土绅自己出银子,而且连让朝廷减免税负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到,完全就是一个无能的“空手总督”。

陕西行省的大户们本就对杨鹤按兵不动,迟迟不镇压大同贼寇的做法不满,

此时便在其中推波助澜,添油加醋地传播这些谣言。於是,在发了军不到一个月之后,“空手总督杨鹤”的名声便迅速传遍了整个陕西行省,杨鹤虽然在陕西做了一些实事,但却得罪了军头和大户,名声算是被彻底搞臭了。

杨鹤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发泄一番情绪之后,他问道:“新式作物怎么样”

刘南喜道:“土豆、玉米、红薯这几种作物,著实是应对旱灾的良方啊。它们可比小麦耐旱得多,就算是在新开垦的贫瘠土地上种植,產量也相当可观。就拿当下这大旱时节来说,玉米每亩能產出一石三斗,土豆和红薯更是每亩能有两石以上的產量。倘若能在关中地区大范围推广这三种抗旱作物,流民的数量必定会大大减少,这对稳定局势可是极为关键啊。”

杨鹤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如果这种作物真的如此高產抗旱,对现在的关中,不亚於一场及时雨。

刘南卿接著说道:“现在最大的麻烦有两个。其一,种过这三种作物的人太少了,百姓对它们不了解,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种植。

其二,收税也是个棘手的问题。如今市面上一石麦子价值二两银子,百姓们习惯了用麦子交税。要是不种麦子,改种这些新作物,他们手里就没钱买麦子来完税了。总督您得和岳巡抚好好商议一番,把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作物也纳入税收的范围。不然的话,推广起来怕是困难重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