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子龙的奇妙之旅(2 / 4)
老汉听闻,脸上满是得意之色,笑著说道:“后生,这可是徐先生琢磨出来的压水井。听说是徐先生从打盐並的法子里头得了灵感,鼓捣出来的好物。咱米脂县这些年抗旱,可全指看这水並。”
“水井”陈子龙一脸难以置信,这般小小的柱子竟会是水井当下,他快步走上前去。
老汉见状,拿起一旁的铁棍,插入並口,又用瓢留了一瓢水缓缓倒进去。
紧接著,便传来“咔味咔味咔味”的声响,不多时,白的井水竟真的流淌而出。
陈子龙紧紧盯看这口並,端详许久,不禁讚嘆道:“妙哉!妙哉!这机器构造如此简易,却能这般轻易地汲出水来,当真是巧夺天工!”说著,他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大声说道:“如此绝妙的抗旱神器,定要记录在恩师的《农政全书》之中,让更多人知晓!”
讚嘆过后,陈子龙又问道:“老丈,这般神奇的汲水机器,造价想必不菲吧毕竟这可是借鑑了盐井的技术。”
老汉呵呵一笑,说道:“徐先生那可是菩萨心肠的大好人吶!只要俺们加入他组织的抗旱会,十户人家一起凑上五斗粮,徐先生就派人来帮俺们打造这样一口水井。”
“五斗粮”陈子龙惊嘆道,“徐先生此举,当真是救苦救难啊!”
这一路走来,陈子龙看到路边类似的“木桩”不计其数。起初他还满心疑惑,不知是何物,如今才晓得,原来一路所见皆是这神奇的压水井,粗略估算,
眼前所见便数以千计。如此大规模地普及,对於千旱频发的北方而言,说是救方民於水火,实不为过。
接下来的行程中,陈子龙越是靠近米脂县城,內心越是兴奋难抑。一路上,
土豆、红薯、玉米这三种作物的种植面积愈发广阔。此刻,他满心迫切地想要见到徐晨,当面向其致谢。毕竟,正是因为徐晨的努力,恩师多年的心血才得以在这广大地上推广开来。
进入米脂县城,陈子龙一行人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此地富裕繁荣超乎想像,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往来川流不息。这热闹繁华之景,即便是他们一路经过的府城、省城,与之相比也不过如此。
陈子龙心中暗自思付,如此繁盛之地,定有值得学习借鑑之处。於是,他决定先拜访一下当地的父母官,一来表达敬意,二来也有取经接受教诲之意。
考虑到同行的安东尼等三位传教士,他先將他们妥善安置在米脂的客栈,而后独自前往县衙。
然而,当他踏入县衙时,却被眼前空荡荡的景象惊住了。平日里本该热闹的县衙,此刻不仅没有申冤告状的百姓,甚至连吏员的身影都不见一个。县衙的冷清与一条街道外的繁华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
就在陈子龙满心疑惑之时,齐绍光师爷从一旁走了过来,异道:“这位公子您找谁”
陈子龙赶忙行礼,恭敬地说道:“晚生乃松江秀才陈子龙,路过米脂,一路上目睹本地政通人和、繁华昌盛之景,心中甚是钦佩,所以特来拜访当地的父母官,希望能聆听教诲,增长见识。”
师爷上下打量了陈子龙一番,那眼神就像看一个不知世事的傻子,但还是客气地说道:“进来吧。”
两人穿过县衙大堂,大堂內寂静无声,空无一人。隨后他们来到了后院。
只听见一个声音悠悠传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与我何有哉”这声音平和淡然,仿佛超脱尘世。
师爷对著正在耕作菜园的人说道:“县尊,有个外地的学子想请见你。”
齐绍光抬起头,看向陈子龙。他清澈的眼神当中透著一丝不通世事的愚蠢,
忍不住轻轻嘆口气。
陈子龙却被眼前的一切深深震撼了。刚刚那首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