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刘永家事与夯实大同社的根基(3 / 5)
“集合!所有人按序集合!”李岩站在一处稍高的台阶上道:“按照之前的分组,优秀农夫一队,优秀工匠一队,优秀掌柜一队!排好队列,我们先清点人数,再统一出发!”
命令下达,人群立刻高效地动了起来很快,三个松紧有度的方阵便在站台上形成。
这些人来自南直隶,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有工匠,有农户还有管事,他们此次进京受奖,这也是大同社的传统。
大同社的根基正是农户与工匠,所以大同社每年都会提拔一些优秀的工匠和农村,他们中的年轻人,将有机会被选送入各地的学府深造,结业后充实到州县衙门的农技、工建部门,或进入官营作坊担任技术骨干。
这算是中考之外另一条的深造道路,是夯实大同社根基的道路。
不多时,三辆公共马车驶到站前广场,队伍在李岩的指挥下,依次登车。车轮碾过新铺的青石板路,发出辚辚之声,朝着位于内城方向的官方招待所驶去。
孔晨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目光透过玻璃车窗,审视着阔别五六年的京城。眼前的景象让他既熟悉又陌生。街道明显拓宽了许多,两侧的商铺鳞次栉比,招牌林立,人流如织,车马喧嚣,一派繁华兴盛远超往昔的景象。
最引他注目的,是街道上空纵横交错的黑色线条,它们像蛛网般延伸向城市各处。孔晨蹙眉思索片刻,猛地想起在《大同报》上看到的介绍,这才恍然大悟:这定是那传说中的“电线”了!
以前他还能凭借与大同社内一些人的旧谊,作为扬州商贾的代表参加京城的商贾大会,风光一时。
然而被李执政严厉斥责,他失去了去京城的资格,加之当时他的作坊确实遇到困难,内外交困之下,没时间和精力来京城。
所幸,孔晨本身本身不差。精通机械原理,又善于管理。
他的作坊官营化之后,作坊起死回生。因为承接了帮助贵州山区建设灌溉抽水站的重任。过去三年,他亲力亲为,带着技术团队跋涉于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勘测地形,指导安装,调试机器,解决了无数棘手难题,成功建起了十余座关键抽水站,有效缓解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难题,为黔地农业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这份扎实的功绩,让他重新获得了认可,被评为优秀掌柜,得以荣耀进京。
招待所是几栋新建的三层砖石小楼,环境清雅,管理严格。安置好简单的行李后,所有人在大堂集合,听取工作人员宣布日程安排:“各位,今明两日是自由活动时间,诸位在京城若有亲友,可前往探访。但务必于明晚熄灯前返回招待所报到。后日上午,元首将举行正式表彰大会,不得缺席。”
众人齐声应道:“明白了!”
孔晨稍事休息,便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出门前往太尉府附近的家属院。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