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府院之争与组建远征军(2 / 6)
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农村,一方却想要发展产业。
李文兵认为工匠的年收入已经是农户的2~3倍不能继续拉大这个差距,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拉平这个收入差距。
但刘永却认为要把更多的农户转变为工匠,或者是迁移农户去新大陆,增加农户的人均田地,这才是增加收入最好的方法,两人前进的方向是一样,但选择的道路却不一样。
贺六沉吟片刻,开口道:“我支持刘元首。如今本土农户安土重迁,移民意愿本就不高。若再大幅提高其收入,固守乡土之心更甚,谁还愿远赴重洋开拓新土?这不利于长远布局。”
陈子龙闻言激动地反驳道:“岂能为了移民而刻意盘剥农户,逼他们离乡背井?这与我大同社立社之基‘天下大同’的本意相悖!我们当年起事,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
高大壮无奈道:“文兵兄的方案虽好,但要求太高。农学院一年所出学子不过三千余人,撒到全国千余县,一县能分几人?如何推行需技术指导的大农场?
反观近年,我们不强力推行,民间已有农户自发联合形成小规模农场;可一旦我们由上至下强推,反而容易激起抵触,事倍功半。此乃实情。”
这点让陈子龙也感到很无奈,想当初他们大同社,抗旱会带领百姓战天斗地,抗击北方的旱灾。
北方的干旱波及了十几年,但他们硬生生的扛住了,大部分的百姓活下来了,整个北方井然有序,这场大灾,反而凝聚人心。
在陈子龙看来,他们大同社在北方做的事情,就和当年大禹在神州治水一样,属于神话史诗一般的事件
他们带领上百万百姓,努力了5年时间,硬生生的把黄河改道向北,用黄河之水灌溉了缺水的北方大地,解决了北方干旱最重要的水源问题。
理顺了北方的水系之后,他们大同社攻占江南几乎是势如破竹,不管是当初的大明还是南明,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但天下一统之后,他发现人心变了,不管是大同社元老,还是百姓都在意难以恢复到,当初那种同吃苦,同受累,那种万众一心的场景。
最好的例子就是推行农场制度,从社长执政算起,推行了10多年,但一直反反复复,属于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规模看上去逐年扩大,但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又倒退回去。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低声议论之际,议事堂侧门打开,刘永与李文一前一后走了进来。两人皆面色沉静,让整个大厅瞬间鸦雀无声。
众人依序落座。刘永严肃道:“今日召开这个执政会,主要是确立我民朝未来几年施政问题,我认为民朝未来几年当以发展产业为重心,吸纳更多的农户成为工匠,辅助移民新大陆加快新大陆的开发进度。”
李文兵也严肃道:“我认为现在的产业政策是有问题,太过于倾斜在城市,忽视了乡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