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敢不付工钱的纺织主与朝日矛盾(1 / 6)
大同历二十七年(公元1649年)10月25日,京城,《民生报》报馆。
深秋的京城,天空湛蓝高远。位于崇文坊《民生报》报馆内,排字房传来铅字碰撞的清脆声响,编辑室内,记者们伏案疾书,或是三三两两低声讨论着选题,一片忙碌景象。
主编办公室。
一个穿着华丽,身材略显微胖富商在朱由检面前厉声痛斥朝鲜的奸商,他不断挥舞双手,肥胖的面部也显得有些狰狞。
“朱主编,现在只有你能帮我们了,这些该死的朝鲜奸商进行不公平的贸易。”
朱由检无奈道:“我民朝和朝鲜签订了《友好通商协议》,双方都是零关税。
这十几年,我民朝的衣服和布匹大量贩卖到朝鲜,弄得朝鲜妇女织布都无利可图,但即便这样,朝鲜依旧没有对民朝的布匹施加关税。
现在朝鲜的纺织业崛起了,他们不但把你们赶出了朝鲜市场,还进入到京城市场,你们现在说贸易不公平,你觉得这合理吗?”
朱由检明白眼前这个布匹商人为什么如此愤怒,十几年前张献忠做朝鲜将军,朝鲜和大同社签订了《通商友好协定》。
民朝布匹商贾几乎摧毁了朝鲜本土的土布,朝鲜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彻底破产。
但张献忠也是民朝的元老,他亲身经历了民朝是如何发展产业的,比起其他南中国家开始盲人摸象的发展产业,他算是成绩好的优等生,在成为朝鲜将军之后,他一方面大力发展优势捕鲸业,捕鱼业。
朝鲜鲸鱼肉,鲸油即便现在依旧占据北方市场,然后张献忠通过这些产业赚的钱,再加上从大同钱庄贷款,办起了钢铁产业,铺设了联通整个朝鲜的铁路,建立朝鲜全国的统一大市场。
最近这两年也开始建设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区,据说汉城的烟囱不比天津卫少多少,纺织业更是发展迅猛,用五六年时间就把汉布赶出了朝鲜的市场,现在更是返销到天津卫和京城市场。
朱由检也用过朝鲜布,质量差,颜色难看,不管从哪里评价,都是比较劣质的布。但它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便宜,朝鲜布的价格只有汉布的一半,这个价格就让朝鲜布变成了物美价廉,深受那些农户的喜欢,所以在京城市场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两三年时间就从几万匹增长到百万匹。
朝鲜布大量的涌入京城,而且还呈现指数级的爆发性增长,这就引起了京城纺织商警惕和不满,再这样让朝鲜布增长下去,大家的饭碗都要被砸了。
于是这段时间京城的各大报馆大量报道朝鲜布劣质新闻,什么不耐用,一拉扯就裂开了,甚至有一些人生病都赖朝鲜布,总之朝鲜布在整个京城地区受到了口诛笔伐,名声极其差。
那个商贾马上道:“当然不公平,朱主编,我都不说我们工匠的工钱是朝鲜工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