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增殖过快的海商与环球航行(1 / 5)

加入书签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1月5日,京城。

    接下来的几天,大会终于没有意外,按流程平稳进行,各藩国进贡礼品给大同社,东吁王(朱常瀛)带来了两头大象,还有当地的翡翠佛像与十二生肖像等物品。

    历史还是有一定惯性的,韦富带着一批翡翠去了江南,找最好的雕刻大师雕成各种珍贵的首饰与佛像。

    这些首饰一经推出,以其艳丽的色彩极其受到富商妻女的欢迎,而后这股风潮快速从江南传到北方,在整个民朝流传,快速的压制了传统的玉石产业。

    现在翡翠产业已经成为了东吁国最重要的外贸产业,每年能征收到百万两的税银。

    所以祖泽润这些人也不遗余力推广翡翠饰品,这次的公民议会更是不能放过,他找了最好的翡翠原石,请最好的雕刻师傅,雕刻的进贡给大同色的翡翠。

    当然东吁使团还运了一大批翡翠饰品,只等吸引京城富商的目光之后再把它们卖出去。

    安南两大诸侯上供了一些沉香,苏木,紫檀,红檀,金丝楠木等珍贵的木料,还有一些在东南亚的珍奇野兽。

    文莱等东南亚国家,弄了一些鹦鹉等各种色彩鲜丽的鸟,还有珍珠,珊瑚等当地的特产。

    最让徐晨惊愕的是三佛齐使者居然还带了一对狮子过来,这玩意不应该是在非洲草原的吗?怎么东南亚也有?

    这些藩国上供的礼物,大同社也进行了回礼,主要是中原的高档丝绸,茶叶,瓷器,这次还增加了白糖和冰糖,另外还有一些大同社的手工业制品。

    大同社不至于让他们吃亏,当然也不会学这明朝做冤大头,大致价格是对的。

    对那些使者而言,回礼只是小头,真正的大头是跟着他们商船带过来的东南亚特产,来到中原就能卖个几十倍的价格,再把中原的特产带回去,又是几十倍的利润。

    这也是就是在大明时期,这些藩国为什么总喜欢朝贡的原因,说是朝贡,其实就是想到中原来贩卖货物。

    当然现在好了很多,大同社开海之后,进入中原的货物只收5%的税,大明的海商,西方的海商,东南亚的海商把东南亚的特产卖到中原,货物量大了,价格就自然下降,同时这些藩国也不用再借着朝贡的名义,才能把本国的特产带到中原。

    这几年东南亚的各种红檀,紫檀,黑檀木价格已经跌到了原本的三成,珊瑚更惨从最顶级的奢侈,价格一路跌到只有一成左右,现在那种家产刚过万两的小作坊主,咬咬牙也能买一件小的珊瑚做摆件。

    当然明面上的大会召开的极其顺利,但大同社内部却已经暗潮涌动了,很多大同社的元老看向张献忠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会议结束后,徐晨在家里招待高迎祥父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