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发展农场模式的根本原因(3 / 4)

加入书签

铁匠铺子,想要建大型钢铁厂,辽东总督府还没这个资源。

    李骥才算是问到了在场的巡抚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了。

    陈子昂笑着解释道:“我们的农场,官营占五成的股份。今年河南府收的粮食超过了1300万石,交税交了360万石,剩下940万石属于农场。其中一半,也就是470万石粮食归我们巡抚衙门。

    当然,这些粮食不可能全留下,还要留一些来购买农具、化肥,保留种子粮等等。但一年下来,河南巡抚衙门差不多能得到价值200多万两银子的粮食,这就是置办钢铁厂和机械厂资金的来源。”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河南行省是用这种方法筹集办产业的钱财。

    他们想了想,发现这种方法几乎可以在自己的行省无缝使用。毕竟,他们行省的抗旱会规模本就庞大,只要有一些专业的人才,就能把农场建立起来,然后利用农场的收益来发展产业,这样就不用苦苦求总理大同府给他们多置办几个产业了。

    原本,江南各地行省更看重开海置办产业,对农业的重视度不够,所以抗旱会的普及度不到五成,他们也不在意,而是想吸纳更多的农户成为产业工匠。

    但现在看来,抗旱会还是要重视起来。

    正当众人沉思之际,会议室大门打开,徐晨、刘勇、李文兵、郭铭、蒋乡泉、常五等大同社高层走了进来。

    徐晨看着安静的人群,笑道:“想什么呢?怎么这么安静?”

    众人起身行礼,周天代表回答:“我等在学习陈兄的先进经验。”

    徐晨点头道:“河南府确实是用了心的,在这样的旱灾之年还能实现粮食丰收,可见农场和抗旱会这种形式,是北方百姓抗击天灾最好的帮手。”

    寒暄过后,会议进入正题。从北直隶开始,各巡抚依次上交钱粮账册。徐晨等人查看总体数据,而详细核算则由三司使的文吏完成。

    只要不是有太离谱的项目,钱粮的出入过于巨大,一般不会有什么问。

    没办法,这也是为了和现实妥协,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也没有便利的互联网,而民朝各个行省以及府、州、县,每年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数量巨大。

    如果发现任何一项不符之处,就驳回重新造册,一来一回大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做不到的事情,硬要强行去做,下面为了避免来回折腾,只会敷衍了事。抓的严一点,那又会形成明初的空印案了。

    徐晨看着各行省,田赋,税金,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的数据,不断点头。

    而后他询问道:“该减免的田赋减免了吗?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