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加入书签

机器能用就不应该换,哪怕是坏了,修一修也要接着用,几百上千两银子购买的机器。

    不当传家宝一样,传给儿子用,这不是浪费钱财。结果现在想要招工工匠,要去工匠司申请招工指标,想加班又不允许,弄得他们只能在机器效率上下功夫。

    当蒸汽仿制中出现后,那些还用传统的木质纺织机的纺织厂,连大同社都不愿意下订单给这些小作坊,没几年基本上就倒光了。

    所以大同社蒸汽机推广的很快,因为你不用,别人用,生产效率比你高,很快你就会淘汰出局。

    当然放开粮食限制之后,他们的产能能扩充更多,这些商家自然愿意,甚至不少公民议员也要提议解除粮食的限制

    城市的工匠他们也想多吃些粮食,他们虽然有钱,但平价粮食有限额,黑市的粮食又翻了好几倍,粮食的价格和肉相当,习惯节省的人还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价格的。放开对粮食的限制可谓是众望所归。

    说完秋收粮食之后,刘永面带喜色地汇报:“元首,今年我大同社税收正式突破七千万两,是明廷最高年份的十余倍。更可喜的是,税收连年增长,可见工商业日益繁荣。”

    就这还没算缴获江南士绅的钱财,把这些算上各种金银珠宝价值就有两亿两白银。

    他展开一份详细的税收报表:“钢铁产量突破二百万吨,相关税收逾四百万两。铁路、蒸汽机、机床等行业带动钢铁需求猛增。旱情缓解后,纺织原料充足,纺织业税收也增长显著,税收突破2000万两,是我大同社第一大税源。”

    徐晨仔细翻阅报表,不时点头。但当他看到支出栏时,眉头渐渐锁起:“岁入七千万,岁出却逾亿?赤字三千万两?”

    刘永神色转为凝重:“正是。自我大同社占据北方以来,连年赤字,最少时亏空千万两,前年最高达一千七百万两。这些年抄没士绅的家产,八成已填补亏空。今年虽得江南财富续命,但天下只有一个江南啊。”

    身为大同社的当家人,即便自己手中有2亿两白银的家当,但每年赤字上千万两银,还是让他很担心寅吃卯粮,这点财富迟早会耗光。

    大同社从最开始建立,就是一个花钱比收钱更厉害的组织,只是他们从米脂打到关中,又从关中占据了整个北方,总是能在钱花完之前,攻占更大的地盘,清洗更多的是士绅,但江南被他们攻陷之后,这个模式显然不能持续下去。

    徐晨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仍在施工的金陵城墙。良久,他转身道:“天下一统后,军费开支将大幅削减。总理大臣府需制定财政预算,逐步实现收支平衡。”

    “谨遵元首令。”刘永郑重应道,“臣已着手编制明年预算,计划五年内消除赤字。”

    李文兵接着汇报:“南直隶、江浙、福建等地的大士绅已审判完毕,约三十万人将发配东番岛屯垦。”

    徐晨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