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5)
有义务随军出战,运输物质或者是作为牵制力量使用。
而这些海商不但没有拒绝,还非常乐意,几百年了,终于遇到了一个愿意为他们出头的朝廷,以前他们这些出海的人不但得不到朝廷的帮助,甚至朝廷还把他们看成是不稳定的根源,动不动对他们进行打压。
当然他们的确也不是啥好鸟,遇到强大的敌人,他们就是海商,遇到弱小的敌人,他们就是海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所谓的倭寇,大部分都是大明自己人,甚至连这些所谓的真倭寇大部分也是他们雇佣的。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5月18日。河南行省,开封府,兰阳县。
炽热的太阳高悬在天空,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被火舌舔过一般,干燥得没有一丝水分,仿佛要把每一个人都烤干。地面上的泥土裂开了一道道大口子,就像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诉说着干旱的煎熬。
金圣言站在干枯的田地里,望着那一片荒芜的景象,不禁叹息道:“去年这片地区还在洪水泛滥,今日已经干旱成这副模样,这老天真不给人一条活路。”
在江南知道北方的旱情和来到本地来看,完全是两个冲击力,尤其是他知道这片土地,去年还被洪水淹没,今年又干成这样,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点也不为过。
任大任奇怪的看着四周问道:“怎么一个农户都没有,他们真就放弃了这片土地?”
金圣叹道:“这次干旱太严重了,没办法,只能做取舍了,元首把远离水源的土地全部放弃,当地的农户全部去了工地,他们靠着做工赚口粮。”
而后他们越过了这片田地,在靠近黄河的地,田地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他们能看到灌溉的痕迹,土地也没有干裂,种植地里的麦子,玉米,土豆,红薯都有点蔫巴巴的样子,看上去半死不活。
而在田地附近的沟渠还能看到一些湿润的泥土,可见这片土地是得到了灌溉的。
黄宗羲顺着他的目光,看着不远处黄河大堤上忙碌的人群,皱着眉头说道:“这真可以把黄河水抽到这田地当中来,又能救得了多少亩土地?”
黄宗羲、任大任、任大勇三人一路从苏州穿过长江,来到了扬州城。任大任虽说要投靠大同社,但那不过是一时的气话。
真到了扬州城,他举目无亲,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好在他们很快发现扬州明镜报主编是他们的好友金圣言,于是三人便来投靠金圣言。
然而,他们来的却不是时候。因为中原闹旱灾,金圣叹打算再回中原去采风,自然就没时间招待这三位朋友了。
当黄宗羲他们听到金圣叹要去灾区的消息,眼前一亮。他们本就想了解大同社的情况,还有比深入灾区更能了解大同社情况的地方吗?于是,他们便跟着金圣叹来到了开封府。
此时,站在这干旱的土地上,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