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思想换不了,那就换人(2 / 5)

加入书签

粮食进入灾区。

    夏允彝等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一片好心运送粮食来救灾,却遭到这样的阻拦,这是他们事先完全没有想到的。

    随后,苏州的士绅前来与他们交涉。那士绅穿着华丽的长袍,摇头晃脑地说了一大通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大致意思是,他们捐了粮食,会让本地士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本地士绅捐少了,会被人说成小气。

    夏允彝:“那你们就捐多一点。”

    “捐粮施粥都是有规矩和惯例的,不是你想捐多少就捐多少。”

    那士绅还摆出一副长辈的姿态教育他们:“你们这些年轻人太不会做人了,长辈是怎么教的,捐赠的数量怎么能超过我们本地士绅呢,这不是影响我们在当地的威望吗?我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最后,竟要求他们只留下一百石粮食,其余的全部运回去。

    当时,夏允彝气得满脸通红,要不是徐孚远等人及时拉住他,他真会当场把那士绅打得满脸开花。

    夏允彝等人在遭遇苏湖当地士绅的无理阻拦后,心中满是愤懑与疑惑。他们决定展开调查,想要弄清楚其中的缘由。

    经过一番探查,他们终于发现了背后的真相:苏湖当地的士绅们正打算趁着这次天灾,大规模兼并农户的土地。而他们带来的赈灾粮,无疑会严重阻碍这些士绅的计划。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士绅们派人试图劝说他们回去。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夏允彝怒不可遏,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黑化冲动。他恨不得立刻带着大军踏平苏州城,把当地的那些士绅全部吊死在城墙之上。

    此时,他终于有些理解徐晨的想法了,这些士绅自私自利、不可教化,或许只有将他们绳之以法,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然而,他终究无法突破自己的出身局限,黑化的念头最终未能付诸行动。他只是在苏湖之外设立了施粥点,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救助了三万灾民,并将绝大部分灾民安置在了松江府。

    外界的读书人听了,也纷纷摇头,对那些士绅的行为表示不齿。在一年兼并土地,这是士绅的常态,但阻碍朝廷的赈灾粮进入,这还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苏湖的士绅真是不给自家的父老乡亲留一点活路,连他们都觉得无耻过了头。

    苏湖地区的读书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们并非不清楚父辈们的所作所为,也曾试图劝说,但父亲叔伯们根本不听他们的劝告。那些士绅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在这大灾之年,我们用粮食救了百姓,百姓回馈我们田地,这不是两全其美之事吗?”

    张溥也感慨道:“大明有很多陋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大灾之年兼并土地是一项,读书人靠挂也是一项。朝廷没有钱,拿什么养兵、赈灾和搞建设?”

    “大明人口万万却打不过一个几十万女真人,徐晨带着几十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