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中年叛逆(1 / 6)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三月初三,苏州城,同里坊。
苏州城乍暖还寒,微风中带着丝丝缕缕春雨的湿润。任府的祠堂里,气氛却压抑得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
任大任直挺挺地跪在祠堂中央的青砖地上,头微微扬起,眼神中带着一种倔强和决然。任老太公站在他面前,手中紧紧握着一根戒尺,那戒尺在微微颤抖,仿佛也在宣泄着老人内心的愤怒。
“你也是快三十的人了!”任老太公怒目圆睁,声如洪钟,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任大任的心头。
“不好好准备科举,考中进士,光宗耀祖,却跟着张溥胡作非为,败坏家业,你这是想气死老夫不成?”老人的声音在祠堂里回荡,惊得梁上的燕子扑棱着翅膀飞了出去。
任家在江南这片人文荟萃之地,虽算不得顶级豪门,但也是诗书传家的门第。祖上曾出过一名进士、五名举人,往昔的荣耀如同褪色的锦缎,仍在家族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任大任无疑是任家这一代的读书种子。他自幼聪慧好学,对经史子集有着浓厚的兴趣,几年前便一举中举,任老太公当时十分的欣慰,虽然他没有中进士,但他的儿子却非常有希望中进士。
任大任本应在崇祯四年参加秋闱,要是能考中进士便可以一起光大门眉,振兴家族,可命运弄人,这几年战事频仍,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北方大片土地被大同社攻占,连天子都被俘虏了,科举自然也被迫停摆。
去年南明朝廷也曾有人提议重开科举,然而那时的朝廷如惊弓之鸟。北方的大同社如同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南明朝廷上下都在为抵御大同社的可能进攻而整军备战,哪还有精力顾及科举之事。
直到确定大同社要整修黄河,不再有大规模南下的迹象,南明朝廷才稍稍松了口气,科举之事这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任老太公对任大任寄予了全部的希望。在竞争激烈的江南,十六岁考中秀,二十二岁就考中举人,这虽然算不上是神童,也是天赋异禀的读书种子。
任老太公盼望着他能考中进士,延续家族的辉煌。毕竟任家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过进士了,若再这样下去,家族的官宦地位将岌岌可危,在江南的声望也会如落日余晖般逐渐黯淡。
却没想到在这考科举的关键时刻,一直乖巧听话的儿子,居然开始叛逆起来,任老太公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任大任抬起头道:“父亲,大明都快没了,还考什么科举?人家大同社可不承认什么举人、进士,也不讲什么免税、挂靠那一套。”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寂静的祠堂里却清晰可闻,大同社对任家的叔伯来说,是不可名状的恶魔,哪怕听到这个名字,也让他们内心胆寒,冷汗直流。
“啪!”任老太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举起戒尺重重地打在任大任身上。这一戒尺仿佛打在了他的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