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张献忠的野心与治水的分歧(1 / 6)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10月 8日,汉城。
朝鲜都护府内热闹非凡,几百个得到嘉奖的朝鲜官员齐聚于此,参加这场盛大的庆功会。
案台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珍馐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朝鲜籍官员和汉族官员们举杯畅饮,把酒言欢,共同庆祝这个丰收的秋收时节。欢声笑语在大厅中回荡,气氛热烈而融洽。
而在书房里,张献忠、冯铨、沈世魁等人正专注地统计着今年朝鲜的税负情况。
朝鲜王国在中原王朝眼中或许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国,但在全球范围内,勉强能算得上大国的尾巴。此前,张献忠他们为了分地,粗略统计了一番朝鲜的人口和土地情况。全国约有 85万户,人口大致在 350万至 400万上下,这和当时英国的人口数量处于同一等级。田地面积大致有 1800余亩,相当于陕西行省的三成到四成之间。
按照粮食税三成计算,张献忠他们光粮食税就能收 500万石。此外,各种契税、商税、关税加起来收了 36万两银。再加上卖了大量的矿产、店铺、山林,今年朝鲜国的税金总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120万两。
张献忠看着算出来的数字,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说道:“这朝鲜王也没多难当,俺老张随意出手,田赋就增加了五倍,税金增加了十几倍,朝鲜百姓收入还增加。果然杀大户只要杀得够狠,朝廷税收增加,百姓收入增加,天下也就太平了。”
张献忠接着问道:“朝鲜还欠我们大同社多少钱?”
冯铨连忙回答道:“306万两。”
张献忠思索片刻后说道:“拨出 200万石粮食,抵扣 200万两债务。这些粮食,一半送到辽东,一半送到天津卫。用税金抵扣 56万两债务,余下的 50万两,明年再偿还。留下 100万石的粮食和 20万两银子作为储备,再留下官员的俸禄,余下的粮食和钱财作为赏金,赏给所有努力一年的官员。”
沈世魁笑着说:“将军,下官这就通知这条好消息给大家。”
张献忠点点头。
很快,沈世魁就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庆功会现场。顿时,一阵激烈的欢呼声传来,“张将军万岁”的呼喊声响彻整个大厅。
张献忠听到这欢呼声,满不在意,甚至得意地笑出了声。然而,冯铨却皱起了眉头,担忧地说道:“贤婿,‘万岁’岂能随意称呼,尤其是贤婿你还是外派将领。如果被元首知道此事起了忌惮之心,只怕对贤婿的前途不妙,你这上千万两银子的功劳,可能就被这一句话给抵消了。”
张献忠皱了皱眉头,满不在乎地说:“岳丈放心,元首是个心胸宽广之人,他根本不会在意此事的。”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