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加入书签

    韦富走后,高登便带领着运输的工匠们开始印刷《戚效新书》《孙子兵法》和《队列兵法》。工匠老何看着手中的《队列兵法》,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他小心翼翼地开口道:“东家,《戚效新书》《孙子兵法》,俺知道最近兵书好卖,这两本经典自然不愁销路。但这个《队列兵法》,俺可从来没听过,也不知道是哪位将军写的兵书。如此不出名,只怕印刷了也是浪费钱呐。”

    老何心里清楚,在如今这世道,想要找个能养家糊口的差事可太难了,更别说遇到一个好东家。眼前这位高登东家,虽是高贵的举人老爷,却说话和气,对他们这些工匠关怀备至。南京纯粮食价格上涨后,不仅给他们涨了工钱,还包了一日三餐,变相补贴,让他们能吃饱肚子。这样的好东家,打着灯笼都难找,他实在不想看着东家做亏本的买卖。

    高登微微一笑,安慰道:“你放心大胆地印刷,这本兵书已经有人订了 1000册,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老何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竖起大拇指赞道:“不愧是东家,居然弄到这么大的订单。”

    高登道:“大家伙努把力,攀登完这些兵书之后,新一期的重民报就要刊登,晚上某再给各位带一顿酒食。”

    “好!”众人回道,现在众人不怕差事多,就怕没差事。

    翌日,上万份重民报新鲜出炉,报馆内,几十个穿着明显不合身衣服的报童挤在一个角落当中,望着桌上码的整整齐齐的报纸充满了渴望,每卖掉一份报纸,他们能赚1文钱,给重民社买一天报纸能让全家有两天的口粮,对这些小报童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差事,唯一让他们可惜的是一个月只能做三次。

    看着面黄肌瘦的报童,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南京城不缺钱财也不缺粮食,但权贵士绅宁愿花天酒地,圈养妓子,秦淮河的花船洋长10里,豪掷千金购买花魁也不愿意施舍点粮食给城中百姓。

    他让老何在旁边的包子铺,挑了两大篮子馒头过来,让这些报童一人拿两个,并且告诉他们以后过来卖报都可以再获得两个馒头。

    报童感激对高登说声谢谢,手中拿着馒头,背袋里装满了报纸就离开。

    “你这样做只能救几十个孩童,却救不了整个江南万万的百姓。”忽然一个声音从报馆的门口说道道,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五人走进了重民报馆。

    高登看到几人笑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某在独善其身之余,能兼济几十个孩童,已经是我的能力极限了。”

    高登在南京城重新创立重民报后,很快就被夏允彝他们找到了。他们这才知道,重民社在关中大族的打击下已然覆灭,一时间怅然若失。他们本就更加倾向重民社改变天下的温和道路,回到江南后,便成立了几社,想要效仿重民社。

    但这条道路却不好走,他们从关中搞来三种高产的作物,但当地的农户却不愿意种,也不敢种,说官府不收这三种粮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