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5)

加入书签

见一丝云彩,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仿佛是大自然温柔的抚摸。

    此时的关中,正值收获的季节,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在微风中掀起层层波浪,宛如金色的海洋。每一个看到这景象的人,脸上都不由自主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与关中郊野的热闹景象却与往日不同。长安的百姓们如同潮水一般大量向农村涌入,就连几大工业区也一改往日的喧嚣,变得安静下来。平日里忙碌的工匠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到农村投入到粮食收割的大军中。

    不过,钢铁厂和器械厂依旧热火朝天地运转着,只不过他们生产的货物发生了变化,一柄柄崭新的镰刀、脱粒机、鼓风机等农具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运出,为这场秋收增添了有力的支持。

    连着几年的干旱,尤其是那三场特大的干旱,让整个关中上下对粮食收成格外重视。都督府的各级官员们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纷纷下乡,深入到田间地头,督导粮食收割工作。

    同时他们还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地粮食收成的情况传回都督府,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杜家庄农场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农场的农户们早已进入田庄,熟练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成熟的麦子。都督府开办的蒙学也全部放假,大一点的小孩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他们虽然年纪小,但干起活来却毫不含糊,动作有模有样。小一点的孩子则提着小篮子,跟在后面,仔细地捡着掉落在地上的麦穗麦粒,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

    除了原本的农户,都督府还调集了一个团的士兵前来帮忙收割粮食。这些士兵们身着整齐的军装,来到田地,虽然这不是他们自家的田地,但他们个个都干劲十足,现在整个关中能吃饱饭的就是他们了,这种丰厚的待遇让他们急切希望自己能发挥价值。

    徐晨、刘永、李文兵三人也来到了农场。他们穿着朴素的短服,穿梭在麦田之间,一边帮忙收割粮食,一边收集着第一手的信息。他们圈出了一亩麦田,准备亲自体验一下收割的过程,并以此来估算今年的粮食产量。

    徐晨手持镰刀,用力地割着麦子,他动作娴熟,充满力量,刘永则在一旁帮忙整理割下的麦子,将它们整齐地摆放好。李文兵则负责操作打谷机,将收割下来的麦子进行脱粒。

    经过一番忙碌,他们终于完成了一亩麦田的收割和脱粒工作。当最后一袋麦子过秤时,称重的士兵大声喊道:“238斤!”

    刘永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他兴奋地说道:“晾晒之后应该还有 200斤,虽然比往年少了三成,但在这样的大旱之年能有这个产量,已经非常不错了!”

    长安城附近的土地都是水利设施最齐全、靠近水源的上等土地。在平常年份,这里每亩地可以收获两石粮食,丰收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三石。

    但今年遭遇了如此严重的旱灾,大家原本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如今能有这样的产量,对大同社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