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6)

加入书签

    而另外一部分流民,他们听说关中有食物,便带着全家老小抱着一块木头,就直接跳下了黄河,冒着湍急的黄河水想求得一条生路。所以曹文诏看多了这种场景,已经习以为常了。

    但眼前这一幕还是让耿如杞感到有点羞愧。他身为山西巡抚,却不能保证自己治下百姓能吃饱饭,以至于他们要逃到“贼寇”的地盘上。

    但羞愧之余,他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辜负朝廷的使命,于是说道:“流民大量涌入关中会增强贼寇的实力,曹参将你怎么不阻止他们?”

    曹文诏无奈地叹了口气道:“巡抚大人,您是想让他们消耗大同社的粮食,还是想让他们留在山西行省,让他们在本地造反?”

    耿如杞听了,无言以对。他知道留在山西行省,只怕情况会更糟糕。

    曹文诏接着说道:“现在这种情况对我等是有利的,这些百姓游不过去,他们会淹死在黄河当中,减少山西省一分隐患。游过黄河也能消耗大同社的粮食,对我等更加有利。”

    耿如杞沉思了片刻说道:“曹参将,本府想在山西行省,发行300万两粮食债券,不知道你怎么看?”

    曹文诏惊愕地看着耿如杞,说道:“巡抚大人是想学习大同社!”

    耿如杞点了点头,说道:“虽是贼寇的办法,但能用就行。”

    他回想起自己和贺涵一起进京勤王之后,贺涵得到天子的赏识,留在了天津卫。而他和张鸿功二人则领兵回到了山西行省。

    因为有贺涵的提醒,他对大同社极其重视。在太原镇他淘汰老弱,招募青壮,整顿军户,打造火枪,加强武器装备,也练出了3万的精锐。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同社出兵关中不到三个月时间就鲸吞了整个关中地区,整个北方为之震动,大明朝廷也为之震惊。

    这个时候,耿如杞终于完全理解贺涵的担忧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留给大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但他刚刚编练了5万军队,山西省就爆发了旱灾,接着就是蝗灾。这场灾害的残酷性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大明王朝处理的范围。中原爆发旱灾,山东也爆发旱灾,整个北方也就是京师附近情况稍微好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耿如杞连连上书,请求朝廷赈济百姓,但得到的回复都是让他自行处置。他明白,朝廷已经没有钱粮了。

    而山西省也没钱粮了,他编练的5万大军甚至镇不住山西的情况。现在逃到太行山的闯贼又开始活跃起来了,平定州、辽州、潞州,都有闯贼的身影,山西其他各州县,更是民变频发,知州县令求援的信件雪片般飞到巡抚衙门,让他疲于应对。

    而大同社在关中种种举措,让耿如杞羡慕不已,同样是旱灾,蝗灾,大同社却能快速找到方法,而后立马实行,明明关中的旱灾比山西行省更早爆发,危害也更大,但关中却太平无事,所有人劲往一处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