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全民捐款与抗旱(3 / 6)
们少的捐了二三十万两,多的捐了四五十万两。有了这份慈善的底气,他们才敢向朱九开口。
朱九继续说道:“某还要和你们说清楚,现在俺的蒸汽作坊一个月生产3000台蒸汽机,都督府多余的钱财去购买外界蒸汽机。你们即便生产了,也要自己想办法找销路,到时候可不要说我们都督府欺骗你们。”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心里盘算着其中的风险。蒸汽机加上轴流泵就要550两,普通的村子哪里买得起?
而且花费了60万两买来蒸汽抽水机的专利和生产许可,厂房和各种机器设备的投入都还不算。他们要生产3000台才能抵消专利费和生产许可证的费用,再加上厂房设备的投入,只怕要生产5000台才能回本。关中能有多少个村落,又有多少人用得起呢?一时间,原本看似稳赚的蒸汽抽水机项目,变成了一个风险极大的项目。
身家不足的几大家族纷纷主动退出了。只有温家、刘家、尤家等几大家族,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试一试。他们觉得,虽然风险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将非常可观。
翌日,温家、刘家、尤家三家的代表马不停蹄地来到都督府。他们带着沉甸甸的银子,把50万两生产许可证的费用交给了都督府,而后又交付了10万两专利费给蒸汽作坊。
打通一切生产的环节之后,他们才开始订购各种生产设备。他们派人到原本生产蒸汽机的作坊下订单,希望能早日生产出蒸汽机,早一日生产就早一日赚钱。
而此时的孔晨,刚刚把裱糊好的“慈善之家”牌匾挂在自己的办公室墙上。他看着牌匾,心中还在回味着慈善晚会上的热闹场景。
突然,他的伙计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兴奋地说:“老板,又有三家向我们下订单,要购买我们的弹簧和零部件,生意一下子变得好多了!”
孔晨听了,既惊喜又有些羡慕。他知道,那些大户花60万两才能得到生产蒸汽机的资格,这种财力远远不是他能比的。他只能羡慕地看着他们,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希望能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让自己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然几个大户开蒸汽作坊对现在的关中而言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只有商贾知道。
只是观众的百姓更多的精力是花在赈灾上,慈善晚会之后,长安城各市防百姓都组织动员起来捐款捐物。
长安城每个街道口都有捐款项,百姓捐款意愿也非常高昂,很多捐款箱没多久就塞满了各种粮票和铜钱。
这些百姓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流民出身,他们就是被旱灾折磨的家破人亡,所以很能感同身受,也知道抗击这场旱灾,就是保住自己口粮,在都督府的组织下,他们捐款捐物非常踊跃。
长安大街,李文兵看到这踊跃捐款的场景感叹不已:“某现在确信现在的关中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来援的精神,大明是不可能有的。”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