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7)
好好干,不要让老夫失望。”
说完,孙承宗骑上战马,带着自己的亲卫离开了杞县。马蹄声渐渐远去,李信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当晚,在中原的大同社成员相聚在一起。这些社员在几日前联盟上书都督府,请求都督府进攻中原,解救他们的家乡。今天是信使回来的时候。
李信急切地问道:“都督愿意出兵中原吗?现在整个中原局势如同星火燎原,中原百姓盼望我大同社,就如同这干旱的土地期盼甘霖一般。”
其他社员也是满脸期盼地看着周天,他们勉强也只能维持一县的局面,真正想要自己的家乡摆脱干旱,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大同社了。
只有像大同社这样全方位取代士绅,以最高效组织动员农户抗旱,才能抵挡这种百年一遇的旱灾。
周天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都督府否决了我们的提议。关中的旱情比中原还要更激烈,现在都督府上下全部都在抗旱的第一线,大同军只保留了最基本的基干,都督府根本没有兵力来解救中原,余下的士兵都去修水渠了。都督府的士兵也最关心自己家乡的田地。”
军户制度好处就在于能极大地减少军事上的开支,但坏处就是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战斗,打个一两年战争,军户就有可能破产。就像现在大同军无心应战,他们更关心自己家乡田地的问题。
大同都督府这几个月一直在忙碌着抗旱问题,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全部投入到抗旱救灾当中了,
哪里还有精力去出兵中原?这场旱灾如果没得到遏制,只怕大同社今年都不可能出兵中原。
李信他们无比失望,这显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但他们也能理解,关中的旱情严重,也的确不适合出兵。
周天继续道:“都督让我等组织好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都督府也会想办法提供一些钱财帮助我等。”
而后他苦笑道:“现在我等只能祈求关中的粮食能保住,这样秋收之后,大同军可以攻占中原,解救百姓。”
李信脸色严肃道:“那么我等就做好组织百姓的工作,为都督府攻占中原做准备。”
太原城外,汾水河旁。
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的水分都蒸发殆尽。
无数的农户们挽着裤腿,提着沉重的担子,在干涸的河床上艰难地挑水。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虑,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但即便再累,他们也不敢减缓自己的步伐,一心只想着把水浇灌在自家的田地当中,想要尽量保住那即将绝收的粮食。
然而,在炎炎烈日的肆虐下,他们的努力终究只是杯水车薪。汾水河的河岸线一日比一日低,仿佛是大地在痛苦地呻吟。终于这一日,这条滋养了太原城几千年的母亲河,竟然断流了。干裂的河床露出了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