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失望的大明青年(1 / 7)

加入书签

    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黄河大堤。李信慷慨激昂地演讲给百姓们抗击旱灾注入了充足的信心。而在不远处,一支马队正缓缓靠近他们。马蹄声由远及近,为首正是孙承宗。

    他骑在马上,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忧虑。当他看到黄河大堤的景象时,不禁惊讶不已,一架架风车在微风中缓缓转动,将黄河水抽到田地当中。原本在旱灾威胁下可能荒芜的田地,此刻却长得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这景象让孙承宗的眼眶甚至有点热泪盈眶了。

    他这一路从其他地方赶来,所看到的景象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路上,田地干枯开裂,裂缝如同大地的伤口,触目惊心。流民们拖家带口,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四处寻找着生存的希望。荒野中饿死百姓的尸体,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现在整个河南行省,也只有城市当中稍微有点秩序,而荒野已经彻底成为了危险之地,你根本不知道哪个人会忽然成为你的敌人。

    这些景象让孙承宗的内心痛苦不堪。他是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他最高的理想。然而,面对河南行省眼前这末日般的景象,虽然说是有天灾的缘故,但他却拿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应对办法。更让他感到自责的是,朝廷不但无法解决旱灾问题,反而要加税养兵来抵抗大同社。他觉得自己仿佛成为了自己唾弃几十年的无能之辈,这个认知几乎要击垮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李信很快就看到了马队当中的孙承宗。他立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快步走过去,恭敬地行礼道:“督堂!”

    孙承宗却连忙伸手制止,脸上带着一丝感慨和说道:“无需行礼,你保住了杞县一地的太平,确实,老夫该和你行礼才对。”

    孙承宗指着他刚刚树立起来的风车道:“这风车好用吗?”

    李信微微叹了口气,神情中透露出一丝无奈,说道:“对旱灾而言杯水车薪,整个杞县能保住的只有靠近河道的粮食。我已经让农户多种植小米、粟米、玉米、土豆、红薯等抗旱的作物,偏远地区的田地则放弃了。让这些农户在靠近河岸的田地修筑水渠,希望能保住一半的田地吧。”

    孙承宗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能保住一半的粮食,已经是万幸了,我大明官员若有你一半这样忠心事任,中原也不至于乱成如此境地。”

    现在河南行省官员只知道紧闭城池大门,驱赶流民到其他州县,没有官员像李信一样带领百姓抗旱救灾。

    李信思索了片刻,鼓起勇气说道:“现在整个中原都在闹旱灾,百姓不是想造反,他们只是想活下去。您这样剿匪,是不可能剿灭的,而是应该想办法弄到粮食,以工代赈的吸纳中原的流民,让他们兴修中原的水利,既可以降低干旱的损失,又可以让灾民有一份养活他们的差事。”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大同社在关中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关中连着干旱了好几年,但他们占据关中之后,关中就能马上平复下来。据末将所知,今年关中的旱灾并不比中原差,整个大同社都在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