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组织力的极限与天灾连连(2 / 4)
会第一时间压下去,直到这个问题超出了他们处理的能力范围,压不住了才会上报,这容易造出矛盾不说,还会耽搁修筑水利工程的进度。
在都督府,徐晨找徐光启这样专业的人士制定新修水利的工程进度,又找洪承畴这种有丰富执政经验的大明官员来查漏补缺,制定了一个纸面上看上去很完美的工程建设计划,但落到实处就会冒出很多徐晨他们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就像徐晨认为,只要都督府提供口粮,加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修这些水利设施,不但能抗旱救灾,在平常年份还能增加粮食的产能,对农户有好处。
所以他脑海中的场景是,整个关中百姓万众一心,大同社员起到带头作用,冲在第一线劳作,所有的农户激情澎湃,抗旱救灾,保护自己的家园的场景。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人一多就乱,一乱就会出现磨洋工的状态,工程进度量达到七成都是非常优秀的状态了。
毕竟现在关中,哪怕在工地上粮食也只有一升二的口粮,勉强只能填饱肚子,劳作太辛苦,肚子饿的更快。而且这些水利设施也不是为他家田地修的,自然开始有人磨洋工。而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就会带坏10个,20个。
而这些问题待在都督府是很难看得到的,只有在第一线才能看到这些问,跟农户一起劳作,才能知道他们的想法,而后才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徐晨就是发现劳动在第一线,最快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能得到一线最真实的信息,一直是古往今来,所有王朝最大的难题。实践出真知说谁都会说,但真正能做出来的寥寥无几。
就在徐晨顶着烈日继续铲土的时候,一个信使却骑着战马冲进了这片工地,他找到徐晨着急汇报道:“都督延安府出现蝗灾,刘执政请您立刻回长安。”
徐晨脸色大变,当即赶回长安城回到都督府。
而此时刘永等人已经齐聚会议室,看到徐晨来刘永马上汇报道:“都督,延安府来报,其治下大部分州县都出现蝗虫的影子,我等已经命令关中各州县,去探查野地蝗虫的数量,让他们及时汇报。”
徐晨道:“久旱必蝗,现在延安府都出现蝗虫了,关中其他地区只怕也有蝗虫的踪影,只是大家没有重视。”
他这段时间回忆了有关崇祯年间的资料,才发现崇祯年间真不是人待的,旱灾,蝗灾,洪灾,到个崇祯10年左右还要加个鼠疫,这是老天爷把人往死里逼的节奏啊。
这些资料让徐晨明白,在这个时代只要灾害露出一点苗头,那灾害就必然会发生,而且也只有大灾和超大灾之间的选择。想要一场波及县府的小灾害,那是想都不要想。
“我等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通知各州县令,把蝗灾的情报告诉他们,命令他们只要查询到蝗虫的踪影立刻扑杀蝗虫,命令各县以一斤蝗虫干两文钱的价格,无限量的收购蝗虫。”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