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7)
是这几年关中地区干旱严重,农户们一半的精力都花在挑水灌溉上了。有了这机器,他们终于可以轻松许多了。
土根激动地说道:“三台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农场的需求,某再定 10台。”
虽然一台蒸汽机加上轴流泵要 550两银子,价格不算便宜,但都督府补贴七成,算下来他们只需要支付 165两银子,这就很划算了,加起来也不过2000两银子,他们拿得起。
农场原本有 10座大型的风车,每座造价高达 300两银子。这种风车灌溉效率也比较高,通过水渠,每座风车能灌溉上百亩的田地,而且平时还可以当作磨坊,用来研磨面粉、薯粉等农作物,所以虽然造价高昂,但对农场来说也是非常划算的。
不过,有了蒸汽机之后,土根对大型的风车就有些看不上眼了。这蒸汽机抽水效率比风车高太多,以后风车就专门用来磨面粉好了。
土根想了想道:“这机器能不能磨面?”
周勇一愣,但马上说道:“只要设计一个专门的传动机构,蒸汽机是可以磨面的,风车,水车能做的事情他通通能做。”
土根道:“那就麻烦同志帮我们也弄几套研磨的机械,这样我们也不用多建的风车了。”
“好!”
蒸汽机作坊生产的第一批蒸汽抽水机,几乎都被大同社的农场订购了。这些农场成为了一个个传播的源头,农户们只要看到这机器的抽水量,就没有不喜欢的。
即便价格相对较高,但有都督府的补贴,这么大的便宜不占,那不是傻子吗?
160多两银子虽然对于单个农户来说也不算少,但对于一个村子来说,还是能够承担得起的,更不要说都督府还说了可以用秋收的粮食来抵钱,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买了!
于是蒸汽抽水机开始在整个关中供不应求,到处都是购买的请求,订单直接排到了一年后。
看到如此火爆的订单需求,徐晨也只能加快产业链的整合。他督促下属的作坊,不断提升产能和良品率,以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其实,抽水机只不过是蒸汽机应用中最微小的一方面。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可以为纺纱车、纺织机提供动力,还能用于制造火车,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
不过现阶段,大家还没有发现这些需求,徐晨也不会主动提及,因为对关中来说,多一架蒸汽纺织机,少一架蒸汽纺织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少一台抽水机,可能就要饿死好几个人了。现阶段,他只能全力满足关中地区的灌溉需求,让更多的农田得到滋润,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安稳。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3月 13日,辽东的沈阳依旧被寒冷笼罩着。
然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