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6)
p; “就是,就是!”其他族长纷纷点头赞同。
贺涵这段时间在天津清田,可谓是杀的人头滚滚,这些士绅吓的胆战心惊,又愤怒无比,他们什么时候被人这样对待过,所以抓住机会就要贬低贺涵一番。
李信诚恳道:“中原干旱严重,各位乡亲何不新修水利减少损失,同时也可以雇佣百姓给他们一个能生活的差事,中原的流民也会少一些,地方上也不会有这么多叛乱,以工代赈,一举三得呀。”
李信的发言顿时让现场的气氛凝固了。
半天后一个族长道:“中原这几年干旱不断,我等也是挣扎求生。”
另一个士绅也抱怨道:“就说今年到了旱灾,朝廷不但没有减免税负,还增加了一倍,现在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偃师县令也劝说道:“你什么都好,有仁义之心,但仁义之心不能用在那些叛逆身上。”
李信道:“但不解决根本问题,这些叛逆根本是杀不光的。”
偃师县令严肃道:“这些百姓只是因为饿肚子就造反,一点也不体谅朝廷,可见他们就没有忠义之心,这样的叛逆就不该留着,要狠狠的杀,杀到他们不敢再造反。”
先生说的没错,双方的三观不同,根本交流不到一起,于是他狼吞虎咽一顿,匆匆离开了偃师,他害怕自己继续看这些人的丑恶嘴脸,会忍不住把这里杀的血流成河。
李信的队伍刚刚抵达宜阳县,宜阳守备,左营都司左良玉便派遣士兵前来邀请李信一聚。李信向来豪爽,听闻是左良玉相邀,便欣然前往。
当李信踏入左良玉的大营时,左良玉立刻哈哈大笑地迎了上来,热情地说道:“贤弟来宜阳,怎么不提前通知愚兄?愚兄也好好好迎接你。”
左良玉幼时命运坎坷,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长大。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们都称他为红脸大汉。虽未曾读过多少书,但他聪颖过人,自幼就痴迷于武艺,尤其擅长弓射,能够娴熟地左右开弓。从军之后,他更是如鱼得水,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多智多谋,很快就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然而,明崇祯元年,宁远兵变时他被撤职,后来又复官,如今被孙承宗带到中原战场,成为了宜阳守备。
李信笑着回应道:“小弟这是有公务在身,就不麻烦兄长大张旗鼓地迎接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来来来,为兄设了酒宴来款待你,不来就是不给愚兄面子。”左良玉一边说着,一边不由分说地拉着李信往营帐里走去。
营帐内,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两人推杯换盏,一顿酒足饭饱之后,左良玉才缓缓说道:“为兄在福昌清缴了一股叛逆,俘虏了 5000余人。兄长想来一事不烦二主,你干脆也把这些人带过去。”
李信皱起了眉头,谨慎地说道:“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