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5)
留中不发,孙承宗明白天子是不愿意看到这种组织的。
吕维祺心有不甘道:“天下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时刻了,大同社的徐晨公然喊出要带领农户工匠消灭地主士绅,建立一个没有士绅的新世界。
他是这样说的,在关中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不单单是天家危亡,更是儒家先贤几千年来建立的纲常秩序的危亡,徐晨这是要把天下给灭亡了,这种危亡的时刻,天子更应该带头团结天下的士绅,建立资政院,这就是最好的方法,要不然我等皆会成为大同社的囚徒。”
吕维祺说的大义凛然,孙承宗却只说,能上书天子,但天子能不能同意就不是他能左右的。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1月 8日,潼关外。
李信带着这些流民和大同军交接,军官李过给了他一些食盐,布匹和粮食,这些货物是他笼络明军军官最好的资源。
但李信忍不住问道:“都督府什么时候能进攻中原?”
“怎么了?”李过奇怪道。
李信无奈道:“今年中原爆发了百年一遇的旱灾,其严重程度可比陕北,但大明的官员却无所作为,放任灾情蔓延,现在整个中原可谓是饿殍遍地。我大同社不拯救这些百姓,他们只能成为路边的枯骨。”
李过想到前两年陕北爆发的灾情,幸好当时有大同社积极救灾,虽然所有人都没吃饱饭,但关中的百姓活了下来。
却没有想到,今年旱灾的中心转移到中原了。他只能同情的拍拍李信的肩膀道:“都督也想出兵中原,但关中连着干旱了五六年,百姓手中没有存粮,都督府的粮食也只能勉强维持,根本没有办法出兵。
你要真想减少关中百姓的死伤,那就想办法多联络底层的明军士兵,按照都督的要求团结他们,减少都督府占据中原的阻碍,到时候都督府节省下来的粮食可以马上去拯救灾民。”
李信发泄一番之后,很快冷静下来了,他在关中待了三年,也清楚关中的情况,延安府前两年粮食短缺到,他们所有人都要有粮本才能买到粮食。
当时他们这些学生每日定额的粮食是一升二,李信他们饿的双眼发光,到处找吃的,红薯都快吃的胃反酸了,也就是今年秋收之后稍微好一点,现在让都督府出兵有点不切实际。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11月 10日,永宁县,李信营地。
李信召集了军中所有的军官,几百人汇聚在校场上。
李信道:“今日我和大家讲讲戚少保的故事。”
而后李信讲戚继光如何从军,如何在江南剿灭倭寇,研发出鸳鸯阵,打出了6000:2的战损比。又如何保家卫国南征北战,打的蒙古人不敢南下,最后更说了戚继光的名言,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