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资政院与全军教喻(1 / 5)

加入书签

    洛阳城,吕府

    “豫石公,孙阁老不但油盐不进,还拿大同社来威胁我的,您身为我们洛阳的士绅领袖,还是由您出面劝说一番吧。”高欢丢出一张报纸,一脸颓气道。

    吕维祺拿起报纸看上面的文章,脸色也极不好看:“大同社倒反天罡,盘剥大族,定不能长久。”

    报纸上的一组组数字,割的都是他们的血肉啊。

    吕维祺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其父为河南府名儒吕孔学。吕维祺自幼习理学,二十六岁,即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中进士,授兖州(今山东兖州市)推官,擢升吏部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设芝泉讲会,传播理学。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复官,任南京兵部尚书。又因“剿寇”不力,归居洛阳,设立“伊洛会”传播儒家的理学,成为河南市绅的领头人。

    不过到了明末这段时期,生产关系已经压制不住生产力,各方势力都在想办法突破儒家理学的禁锢。理学对年轻人。已经没多少吸引力了,尤其是徐晨建立大同社之后,宣扬公天下和非君的理念,更加受到年轻学子的欢迎。

    当然因为大同社造反。大同学属于禁学,不能在明面上传播讨论,但暗地里的流传却是阻止不住的,胆子大的年轻的更是直接离家出走,跑到关中去学习大同学。

    河南的大族最开始是限制自己家族的子弟跑到贼寇的地盘上去的,但半年前他们却发生了转变,大同社鲸吞了整个关中,再说他们是贼寇就有点掩耳盗铃了。

    河南的大族从心理到身体上都极其讨厌大同社,和他们制定的那些制度。

    只可惜现实就是大同社越来越强大,朝廷却是日渐衰落,越发控制不住天下的局势了。

    这些大族抱着分散投资的理念,也就没有阻止家长子弟去关中了。当然但凡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他们还是想留在大明。

    “大同贼寇能不能长久,某不知道,但朝廷继续这样盘剥下,我等要扛不住了,今年是灾年呐,朝廷居然加了一倍的赋税,这不是要把人给逼死。”高欢没好气道。

    高欢他们反应如此激烈,主要是这次加的税他们没办法再转移了,现在中原的局势就像一个爆发了的火山口,只是有十几万明军压在上面,所以还没有彻底爆发。

    但乡野已经是流民遍地,荒山当中到处都是流寇土匪,基层的秩序已经崩溃了,普通的百姓不要说交税赋了,他们就是口粮,种子粮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转移税负的目标都没办法转移。

    吕维祺想了想道:“大同贼寇咄咄逼人,局势如此艰难,我等应该相忍为国,哪怕是为了自家的土地和钱财,也要喂饱中原这十几万的大军。”

    吕维祺好歹关注兵部尚书,有点大局观,知道现在这个时刻不是内讧的时候。朝廷在关中败的如此惨烈,这既有大同社强盛的原因,在大战来临之前,地方大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