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4)
真等这些粮食来救命呐!
杨宗望见气氛越来越紧张,赶忙劝说道:“大家还是要体谅一下朝廷,值此艰难时刻,大家相忍为国,只要贼寇平定了,朝廷加的税迟早会减下去的。”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满脸诚恳。
张旭也跟着说道:“今日是为庆祝青竹归来,不要说这些扫兴的事了。”他笑着打圆场,试图缓和气氛。
张亮深吸一口气,也不想在这里说太多扫兴的事,于是众人就结束了这个话题。但酒楼里的空气,似乎还是弥漫着一丝压抑和忧虑。
当晚,傅山、薛宗周和王如金三人在一处极为隐秘的地方相聚。烛火摇曳,三人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
薛宗周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说道:“我看张亮这些人可以把他们拉进来加入我们大同社。他们对当下的世道极为不满,心怀热血,若能吸纳他们,我们大同社的力量必将壮大。”
王如金微微点头,赞同道:“我也有此意。我打听了剿饷的事情,如今每亩竟要征收五十文钱的税赋。这么高的税负,不要说佃农,就是一般的自耕农和小地主都难以承受。他们的生活本就艰难,如此重税,无异于雪上加霜。”
今日的聚会,王如金和薛宗周很少发言。而是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现场的每一位同窗。
傅山坐在一旁,脸色冷峻道:“现在山西行省的政策就是用佃户、自耕农和小地主的财富来保护那些大族的财富。那些大族仗着自己的权势,与官府勾结,将税负都转嫁到了底层百姓身上。这就不怪张亮他们怨气这么大了,换做是谁,面对如此不公的待遇,都会心生不满。”
王如金听后,不禁摇头叹息道:“难怪先生看不上地主士绅,都到现在这种程度了,他们却依旧一毛不拔。这些虫豸占据高位,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这天下怎么可能太平?长此以往,民怨必将沸腾,天下的根基也将摇摇欲坠。”
傅山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这倒是给我们创造了机会。下一步我们逐步吸纳张亮他们,但先不要急于宣传大同思想,这容易引起他们的警觉。我们可以先宣传反皇权思想。”
在明朝末年,除了繁华的江南地区,山西也是非常反皇权的地方。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山西的商队众多,商贾们在商业活动中追求自由和利益,天然不喜欢压抑商业的皇权。朝廷的各种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让他们的生意举步维艰。
而且山西行省煤炭资源丰富,当年万历皇帝大肆征收矿税,这里可是重灾区。经历过矿税之苦的那批人大部分还活着,他们对朱家的皇帝充满了怨恨和厌恶。
到了大明时期,儒家给皇权套上的君权神授理论已经越来越没有人相信了。曾经,皇权被视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但如今,它的威严已经大打折扣。对那些顶级的家族和人物来说,他们早已看透了皇权的本质,不再盲目迷信。
就像嘉靖皇帝,他善于运用帝王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