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5)
; 至此,大同社政事堂的高层终于齐聚一堂。徐晨决定召集一场会议,好好总结秋收情况,谋划未来发展了。
于是徐晨迅速召集刘永、李文兵、胡益堂、常五,召开了秋收之后的第一场政事堂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热闹,众人三三两两的交流自己在各地得到的信息。
徐晨等徐晨来到议事厅才安静下来。
徐晨坐在首位率先发问:“今年延安府、榆林、河套三地秋收如何?”
这也是徐晨最关心的事情,今年关中大概率是收不到多少粮食了,都督府只能靠老地盘的粮食了。
刘永脸上洋溢着喜悦,连忙起身汇报:“今年算是小丰收了。延安府大概收获 400万石粮食,田赋征收了 123万石,再从延安府农户手中购买了三十万石粮食,延安府今年入粮 153万石。榆林府稍微差一点,但也有 380万石粮,田赋加上购买的粮食,榆林府入仓粮食 134万石。最后是河套地区,今年收获了 330万石粮,入仓粮食 192万石。”
“河套怎么会收这么多粮食?不会影响百姓的口粮吧?”徐晨满脸惊讶,河套开垦不过短短两年时间,收获的粮食居然比延安府还多,成为了整个都督府最大的产粮区,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李文兵笑着解释道:“河套的确是块宝地,去年开垦的土地,今年种麦子,普遍就有一石半的产量,今年虽然因为战争影响,但还是开垦出来70多万亩土地,整个河套地区的土地有190余万亩。
难怪有‘黄河百害唯利一套’的说法,河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还有黄河水灌溉。现在远远不是这片土地的极限,以后亩产两石小麦、三石小麦都有可能。关键是河套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这点粮食远远不是极限。”
徐晨听后心中大喜。三地收获的粮食总计 479万石,关中只要再购买 200万石,就足够大同社一年的粮食开销。今年百姓囤积一点粮食,明年秋收之后,大同社就具备足够的粮草征战中原了。
然而,李文兵说完高兴的事情后,脸色突然严肃起来:“虽说延安府等地秋收成绩不小,但我这次巡查秋收发现延安府和榆林还是有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动摇我大同社的根基。”
徐晨见李文兵如此严肃,也立刻收起笑容认真问道:“什么问题?”
李文兵清了清嗓子,以米脂县为例说道:“米脂是我大同社统治时间最久的县,经过均田和大规模的新建水利设施,米脂的乡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农户都富裕起来了,不敢说过上了小地主的生活,但已经达到了市民的生活等级,一日三餐已经成为当地的习俗,玉米、麦子等主食也都吃得起了。还有大概两成左右的农户,虽然还没达到一日三餐的标准,但也能填饱肚子。”
徐晨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