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 7)

加入书签

nbsp;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逐渐恢复了生机,粮价降了,其他的物价也降,大同社的大基建让所有人都有了差事,街面上的乞丐流民也通通消失,大同社发了全新的衣服鞋子,把他们组织起来,戴上藤帽,手套,通通去打灰。城市当中的垃圾被清理出来,破旧的房屋被拆除,新的小区快速建设当中,整个长安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嘈杂,热闹,富有生气。

    天量的财富从顶层流向整个关中,快速的恢复着关中的元气。现在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半年前的末日的景象就仿佛成为了噩梦一般消失了。

    洪承畴府

    “砰砰砰!”两个大同社的工作人员在拍大门道:“屋里有人吗?”

    一个老人打开门道:“两位官差有何事?”

    “俺叫侯勇,俺叫侯远,我们是来登记人口的。”两人说道。

    “老吴,谁来啦?”洪承畴听到外面的动静,从书房当中走出来。户外强烈的阳光让他一时感到不适,他用手挡住阳光,过了一会儿才适应。

    这段时间洪承畴收集了大同报,从开刊以来的所有报纸,徐晨写的文章,他通通都看了,但他越看越迷惑,徐晨肯定是有学问的人,但他这套学问和整个大明格格不入,大同理论在大明其他地方也找不到这套理论的源头,如果是徐晨自创了大同理论,但大同理论看上去很成熟,这就有点反常识了,哪怕儒家的理论,孔夫子时代和大明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这段时间他研究大同理论都研究的有点迷茫了。

    老吴道:“老爷,是官家的人。”

    侯勇道:“俺们是代表都督府来登记户籍的。”

    洪承畴当即请二人来到大厅,侯远拿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侯勇道:“先生你的姓名?”

    “洪承畴。”

    “你是游学,做买卖,还是长安的本地人。”

    洪承畴问道:“这有区别吗?”

    侯勇道:“区别大的很,如果先生是游学的俺们就给先生办个临时暂住证。

    因为关中旱灾还没有结束,粮食紧缺,每人每个月只能按户籍领五十斤麦子,当然如果先生吃得土豆,玉米,红薯,这些杂粮可以随便购买。

    同时先生你是长安本地户籍,愿意做工,俺们可以介绍一份差事给你,当夫子工钱最低一两,如果先生吃的苦,愿意去偏僻的山村工钱可是有二两的。

    愿意种地,俺们可以跟你登记个农籍,可以分到30亩土地,如果你嫌这些地不多的话,敢吃苦,不怕死,可以去甘肃镇,那边一户可以分100亩地,但农闲需要参加军训,要抵抗外族人,除了打仗也没啥缺点,而且打仗好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